Sunday, November 8, 2009

新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首次赴美演出侧记

“刘三姐”在美国

——新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首次赴美演出侧记

刘三姐不仅是壮族千年的歌仙和歌星,而且是壮族的自由女神和美神。
美食频道开通


  她的美丽连同她优美的歌声,倾倒了一代代崇尚自由、追求真善美的人们。也因此,刘三姐的故事以极为经典的结构被传颂了千年。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被推向了舞台,广西彩调也因此企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后来,它被搬上了电影银幕,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以至于中国内地50年代生的人,几乎没有谁没看过广西彩调剧《刘三姐》,没听过刘三姐的歌声。

  《刘三姐》为自由而歌唱、为自由而抗争的主题,有着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深刻的、全人类与共的普世内涵,这一品牌价值特征决定了它注定是属于全世界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时代风云变幻,它曾一次次被打入冷宫、牢狱,但又一次次地被提起、被重新推上舞台。连同目前推出的新版彩调剧《刘三姐》,广西刘三姐剧团(原名广西彩调团)从上世纪中叶至今,彩调剧《刘三姐》先后已被重排了8次。

  刘三姐艺术形象代表至今已至第五代。她们是:傅锦华、黄婉秋、唐佩珠、吴似梅、王予嘉等。在中国彩调这个特定的艺术领域内,她们都以过人的才华与奋斗玉成过自我,耽享着一代佳人的殊荣。

  如今,随着《刘三姐》走出国门,“刘三姐”不仅唱响了国内大小的舞台,也以更加现代的美妙倩影和动人歌声植根在美国人的心中,向世界展示她自由灵动的神采。

  新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赴美演出,载誉归来。

  2008年6月6日至6月18日,刘三姐剧团(广西彩调查剧团)应美国大华府中国大陆大专院校校友会联合会、美国亚特兰大专业人士协会等美国华人社团组织邀请,在美国大华盛顿地区、大亚特兰大地区的北卡州、马里兰州等7个州5个城市进行了为期12天的巡演和文化交流活动。所到之处,该剧优美的歌声、舞蹈、故事以及剧团演员们精湛的艺术表演震撼和感动了在场所有的美国观众。

  每场演出结束,观众都久久地滞留在演场,“刘三姐太美了!”、 “你们演得太捧了!”观众用鲜花和掌声表达他们由衷的赞美和谢意。导演龙杰峰、刘三姐的扮演者王予嘉被拥上舞台的观众和各种新闻媒体的记者拥簇着;观众们特别喜爱的几个主要角色的扮演者——阿牛哥马定和、莫怀仁王阳桂、黄媒婆周瑾、大管家莫进财、老渔翁蒋剑等,也被各自的“粉丝”拉着摄影留念。其情之厚盛和炽热是演员们在国内演出时都难以遇到的。各地所有的承办者无一不如此表达:“想不到演出会如此成功,想不到刘三姐剧在美国如此受欢迎和喜爱!”。中国驻美大使刘光源公使、吴冬梅参赞兼总领事等观看了首场演出后都非常激动,他们也走上舞台热烈祝贺演员们的成功演出并与演员们合影留念;刘光源公使当场激情洋溢地一再对大家说道:刘三姐一定要走遍美国!

  美国媒体对刘三姐剧团在美期间的精彩演出进行了系列追踪报导。美国《新世界时报》、《华盛顿新闻》、《亚美新闻》、《美华商报》《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先后以较大篇幅以至整版篇幅刊登文章和画片,报导《刘三姐》在美演出及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盛况和对该剧在观众中的评价反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在中国新闻中转播了《刘三姐》在美国的电视新闻。

  挑战局限的舞台 壮乡歌仙赢得满堂的喝彩

  美国除了百老汇,还有不少设施一流的舞台。但是,市场经济非常发达和非常成熟的美国,给《刘三姐》预备的最初的舞台远远低于我们的意料。

  因为谁也无法预料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的中国彩调和刘三姐的故事在美国的舞台是否能立得住——为了控制和节约成本以防卖不出票,美方的承办者所选的剧场其条件都远远差于《刘三姐》在国内演出的所有剧场。

  更出人意料的是,《刘三姐》在美巡演期间,所到之处,气温高达华氏100多度,相当于摄氏30多度到40度。这种季节出现这样的高温天气,这在美国是破纪录的。

  6月7日晚,是《刘三姐》访美的首场演出,无任何舞台布景首场演出,是戏剧演出的极限挑战。但是,这场演出实在太关键:这是《刘三姐》在美国的第一场演出,关乎留给美国观众的第一印象,并且中国驻美大使馆将有高级官员到场观看演出。导演龙杰峰毫不含糊地说:我们只有搏了!我要求全体演职员以最高的艺术水准和激情来演好这场戏,无论如何也要打赢《刘三姐》登陆欧美大陆的第一仗!

  很巧合的是,这个极不理想的舞台不仅幕布是黑的,而且舞台墙面四周也是黑的。当演员身着绚丽的服装印在这黑色的背景之下时,倒显得有几分的现代感了,显示出几分舞台先锋艺术的特殊韵味。

  演出结束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刘光源公使、吴冬梅参赞兼总领事等人兴奋不已地走上舞台,盛赞《刘三姐》精彩的演出,太美了,太意外了,演得太好了。与演员们合影留念后,刘公使还激动地说要让《刘三姐》走遍美国每个州,华人在美国有300多万,再加上美国本土观众,《刘三姐》一定得到美国人民的热情欢迎。

  美国大华府中国大陆大专院校校友会联合会李革会长也激动地说,想不到结果会这么好,想不到你们的表演这么好,是舞台亏待了演员,演员却没有亏待观众!

  而在没有空调设备的马里兰大学的体育馆,是《刘三姐》在美的第二场演出。演出开始于下午四时,正值阳光最强烈的午后时分,当时,那个体育馆室内温度高达摄氏30多度,因为到场观众上千人,是原先已定的广场赈灾义演,出现这样的高温也是主办方始料不及的。改场地已不可能。对剧团来说,这一次的挑战已不仅仅在于场地(是没有背景、四面空旷、等于没有后台的广场演出),还在于酷热。

  音响、灯光、演员胸麦启合调控等,均在不同程度处于不确定甚至非控状态。

  这是一个燃烧的舞台!

  《刘三姐》面临的考验已不是一般的,而是可能危及到刘三姐品牌在美国观众印象和传播的考验。在这个燃烧的舞台上,要么被点燃并发出耀眼的光芒,要么被焚毁。

  从剧团来到从来没看见过的场地到演出,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准备时间。时辰一到,观众就坐满了整个观众席。谁都没有退路。

  不论哪种意义上,是炽烈的气温,或是燃烧的剧情,还是刘三姐剧团的演员们“豁出去”了的激情燃烧的精湛表演,这一天的舞台绝对是让人终生难忘。这是一个地地道道在温度意义上燃烧的舞台,是一个由于敲开美国演艺市场大门的艺术执著让人激情燃烧的舞台,同时它与美国华人万众一心为汶川赈灾那种爱国的和道义的激情交织在一起,台上台下共演了马里兰大学最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一场演出。

  当“刘三姐”的歌声在体育馆里飘荡,绝大部分观众就没有离开过板凳。中场休息,观众们照样按时就位,在热浪中正襟危位至终场,并不时对演员报以热烈的掌声。台上的演员则个个汗流浃背,特别是主要演员,盛装戏服里面,几乎湿透。扮演刘三姐的王予嘉演出后说,当时我的感觉是,整个舞台和我好像都着了火似的,我的脚底是一个风火轮,我觉得身上穿的那套红装也是一团火,观众席上传来的掌声是火辣辣的,闪光灯也是火辣辣的,连嗓子口也是火辣辣的,这样的舞台体验真是从来没有过。

  演出结束后,马里兰大学将一个盖有学校印鉴和有大学校长亲手签字的牌匾以隆重的方式交到了《刘三姐》访美艺术团团长龙杰峰手中。

  在美期间,所到之处,全部遭遇摄氏近40度的高温天气。但刘三姐剧团的演员们都处于一种点燃的艺术状态和工作状态并把舞台的艺术点燃。每到一个新点,谁都顾不上舟车劳累,甚至是连人带行李直奔剧场,装台、走台、调试灯光音响,接着是演出,演出后的收场,将所有服装道具全部复原到行李状态,回到宾馆已是深夜,第二天一早又踏上新的途程。6月13日晚我们在奥本大学演完,第二天一大早启程从奥本市赶回亚特兰大时,已值中午时分,这天我们须加演一个白天场。第一场就在下午四时整。演员们的午餐和晚餐都是在化妆室吃的,而导演和音响师只能是边做边吃,给他们所有的时间都只有这么抠出来的。当晚的第二场演出结束后,在零时时分宵夜的餐桌边上,有的演员累得都吃不动了。

  12天里的7场演出,刘三姐剧团的演员们都以饱满的艺术激情点燃整个舞台和剧场,点燃了美国观众。

  特殊浪漫的互动 牵起浓浓同根的乡情

  刘三姐已成为一个美丽的情结植根于美国观众特别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于中国内地、八十年代后移居美籍华人当中,正是他们的这种赤子般的情结,促成了刘三姐的美国之旅。美国大华府地区中国大陆大专院校校友会联合会会长李革博士、副会长夏祥波博士、大华府地区广西学友会会长覃克锋博士、亚特兰大中华专业人士协会会长董祝安博士、副会长顾菊林博士等就是这样一批人。正是由于他们的推动,刘三姐以一个现代色彩更强的美丽的情结,植根在了更多美国人的心中。这将是一个谜一般的期待。

  在刘三姐剧团访美巡演期间,我们还亲眼目睹了美国华人为四川汶川赈灾的一系列的热血场面。《刘三姐》访美之事定于去年,所以当时还没有义演的构想,卖票只是为了补贴经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正是这些学历非常高的群体,背着纸箱在街头一元钱一元钱地为汶川赈灾,每个城市都筹集了数十万美元的义款送给灾区;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刘三姐》在美演出活动与进一步的赈灾活动结合起来,并把演出的所有收入送给灾区。当时的场面非常感人。台上台下《刘三姐》剧情之美人物之美与观众的人心之美融为一体,成为一种非常具有超越性的情结。

  这台新编彩调剧《刘三姐》在国内正式演出时,上场演员近60人,加上大型布景,场面宏大而壮观。而由于剧团到美国巡演的人员名额有限、辎重有限,越洋演出只能带少部分布景和二十多个演员。为了增强剧场规模效果和实现互动,每场演出,剧团都须在当地吸纳一些走过场的群众演员。这本来是件挺麻烦的事,没想到竟成了当地美国华人竞相争取参加的一件最刺激和最浪漫的事情。他们无不把能参加《刘三姐》的演出当作最富于纪念意义的人生插曲。每到一处,当地的华人都是一呼百应,应征的志愿者常常是从网上得到消息后就独自驱车数十公里赶到剧场要求参加演出。由于来者太多,而剧团预备的服装有限,导演只好将他们分成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团队,轮流让他们上场过把瘾,一了他们的这种美丽的情结。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排练,在多数情形下,这些从来没有上过舞台的人往往仅听导演的一番话就上台了。但他们似乎都被这燃烧的舞台熔化了,统统变成了《刘三姐》剧中的舞台艺术呈现的一颗螺丝钉。这一点,成了《刘三姐》在美国演出时的一件十分有看点甚至卖点的现象和别具意味的花絮。当然,随刘三姐艺术团在美国巡演的工作人员也全部上场充当角色,成了“家丁等”和“群众等”。

  导演说:他们的表演都挺棒的,效果挺好!

  而用他们的话说: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参加《刘三姐》这个伟大的作品演出,而我们参加了;也许还别具意味的是,我们的演艺生涯是从美国这个舞台开始的!

 飞歌教堂 心灵碰撞出动人的火花

  夏洛特市是刘三姐剧团在美巡演的第四个城市。这个城市是全美第二大金融中心,全美以及世界的名牌银行等金融企业都集中在这里。但在这里的华人并不多,而且由于放暑假的缘故,许多华人都外出旅游或是回国度假去了。东道主告诉我们,来观看的观众中,大部分将是外国人。

  出乎意料的是,演出的场所是当地的一个教堂,观众席就是教徒们做礼拜的席位,舞台就是神父和牧师的讲坛和唱诗班的站台。“舞台”面积很大,但中间下陷的乐池占了一半以上地方,可作为舞台的前台平面不足50平方米,这就意味着,《刘三姐》剧原有人物站位和舞蹈站位全部得打乱重来,除了前台一点点地方,演员们更多的是在上下阶梯上站位和演戏;布景也全部不能悬挂。

  但有了在华盛顿和亚特兰大的前面几场演出的舞台经历,我们确实是什么都不怕了,肯定能演出,而且能演好。大家甚至觉得十分刺激,说,教堂里传出“刘三姐”天使般的歌声,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组合,将会产生怎么样特殊的艺术效果和冲击力呢?

  果然,当我们来到现场,不仅是教堂的豪华与较为高级的音响、灯光设备让人兴奋,而且,这个特异的舞台也着实让大家兴奋。其实,所谓的舞台主要是教堂唱诗班唱歌和演奏的地方,舞台中央是乐池,其设备全部摆在上面,无法搬走,也无法覆盖;而且台面大部分的面积是唱诗班站立的大阶梯,舞台不存在出口,只有四道门,有的通,有的不通,出门就是台阶;也可以说这里根本就不存在舞台,更不是戏剧舞台。

  但所有的演员都为这样的舞台而激动。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悬念,是一个舞台悬念,或者说是一个悬念舞台,它首先将我们的创作激情变成一种悬念,一个有不确定效果和可能出现各种的不确定因素。但它确实刺激大家的创作灵感,使整个团队从导演到演员,却陷入了一种必须依靠临场发挥“为自己找戏”的创作状态。

  整场演出果然非常成功。当“刘三姐 ”优美的歌声飘荡在教堂内外,观众们以及台上的演员们无不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之中,似乎连剧情也被这种特殊的氛围融化了。美丽的歌仙刘三姐是地地道道的天使,当年,张艺谋为他的《印象刘三姐》选择舞台的时候,在桂林阳朔漓江水岸曾激动万分地大喊道:这是上帝留下的最后的舞台。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这里难道不也是上帝预留给刘三姐的舞台吗?

  除了整体的表演激情,那个并不规则的舞台变成了一个立体感特别强烈的舞台;洁白的大色调,与刘三姐艺术团在美国首场演出时的黑色色调形成反差,但同样地将刘三姐剧艺术本真所具备的一种非常的纯粹凸现在舞台上,显示出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天使降临,和歌而至,上帝总是最善于让人们看到最美的,观众们被震撼了。演出结束,人们涌上舞台争相与美丽天使留影。一位蓝眼金发的美国小伙在台上竟用只有求爱才用的跪姿将鲜花送给刘三姐的扮演者王予嘉。教堂的大主持李志坚牧师看完演出后非常高兴和兴奋,他不仅给演员们准备了丰盛的夜宵,而且还特地送给每个演员一本袖珍本精装的《圣经》,他说,如果说刘三姐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那么我送的这部书,则是一本关于人类与上帝永恒的爱情的书,圣经与刘三姐,真是太有意思了!

  来到美国我们才知道,实际上包括美国华人在内,大部分美国人并不了解刘三姐,没有听到过刘三姐,他们只是因为或是认为这是来自东方古国的吟唱,但他们没有想到这声音是如此优美;他们只知道是来自大洋彼岸的一个传奇故事、却没料到这故事竟如此动人,他们只认定刘三姐是一场舞台艺术表演,却没想到这场演出是如此让他们震撼。每场演出之后,他们异口同声地盛赞刘三姐是他们看到国内艺术团在美演中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演出之后都久久地滞留在舞台上不愿离去——他们的反应和表情证明了刘三姐的魅力所在。

  集聚新动力 让刘三姐的歌声传遍世界

  刘三姐不仅是壮族千年的歌仙和歌星,而且是壮族的自由女神和美神。她的美丽连同她优美的歌声,倾倒了一代代崇尚自由、追求真善美的人们。也因此,刘三姐的故事以极为经典的结构被传颂了千年。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被推向了舞台,广西彩调也因此企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后来,它被搬上了电影银幕,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以至于中国内地50年代生的人,几乎没有谁没看过广西彩调剧《刘三姐》,没听过刘三姐的歌声。

  刘三姐为自由而歌唱、为自由而抗争的主题,有着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深刻的、全人类与共的普世内涵,这一品牌价值特征决定了它注定是属于全世界的。

  我们的确是多么想一步就登上全世界最豪华的舞台,登上百老汇的舞台,在百老汇最著名的剧场里上演我们的《刘三姐》,在西方主流社会贵族中引起巨大的反响。但反过来想,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在最豪华的剧场里上演,我们究竟还有没有可能有一种品格回到民间去,在简陋的校园、广场和民间舞台上为平民和学生演出?百老汇名剧的奇迹史也告诉我们,更多的成功演出及剧目,一般的都是在美国各地巡演成功后,才能在百老汇立足,并借助百老汇的品牌使其赢得世界性的大市场。

  实际上,刘三姐剧团这次登陆美国进行文化交流,正是刘三姐艺术品牌最终进入百老汇这个西方商演市场中心地带的前奏曲,或者说是《刘三姐》挺进欧美市场的一条迂回线路,或者说是一种更为大众化的线路,更准确地说,是走由“各地城镇”然后通往核心地带纽约曼哈顿百老汇44街至53街,或者是百老汇的41街和56街的乡村包围城市的民间道路。当然,这条道路充满了不尽人意的艰辛,非常地苦人心志,非常地劳人筋骨。但往往这种民间的文化激情才是最恒定的文化激情,民间的文化动力是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最基本的动力,民间文化力量的成长是社会文化进步最重要的坐标。民间文化方式一旦主流化,它将成为全民性的福祉。但是,民间的文化方式最忌“阔气”,最讲实在,这是与官方方式最根本的差别。如果我们不是带着“市场、市场、成本、成本”而是带着别人接待甚至工作环节上“要阔”、要如何如何…… 就有可能在一场市场拼搏中首先输掉一种品质、一种机遇、一种气度、一种激情,最后输掉的还是市场。从策略上讲,我们的确可以选择在美国的中西部再走一段,最后进入百老汇。

  《刘三姐》在美国的确是获得了成功,当然,这仅仅是开始,但这一开始性的成功足以说明这位千年歌仙和千年歌星巨大的魅力和它所具备的人类性的共鸣、普世的人格魅力。《刘三姐》应该进入世界当代艺术品牌的行列。

  在通往以百老汇作为舞台和市场象征的道路上,它需要的付出和智慧还很多,但它毕竟是目前国内具备走向这一目标品质为数不多品牌。况且,我们已走出了第一步。同时,可以肯定的是,《刘三姐》在美是有相当大的市场基础的。

  让刘三姐的歌声传遍世界,这已经是看得到的希望。(彭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