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 专家建议调整计生政策

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 专家建议调整计生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6日07:41 经济参考报
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专家建议调整计生政策
  河南省是第一人口大省,据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测算,河南的第1亿个小公民将在2010年7月7日中午至7月8日凌晨诞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这个数字的到来已经整整推迟了13年。图为河南省宝丰县的马街书会上赶会的群众。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专家建议调整计生政策
中国和印度0-14岁少儿人口数及比重 表1

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专家建议调整计生政策
中国和印度15-59岁劳动人口数及比重 表2

  作者:胡鞍钢

  任何一项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适时、灵活、稳健的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是一项我国基本国策,但是它的目标、内涵、措施同样需要随着时代发生变化。解决中国人口问题至少需要几代人努力。

  中央曾设想2010年后调整人口政策

  1970年全国总人口规模超过8亿。1971年中国政府(指国务院)首次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5年,毛泽东指出:人口非控制不行。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晚、稀、少”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量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

  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党中央决定实行更加严格的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当时党中央的决策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全国人民在吃饭、穿衣、住房、交通、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都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使整个国家很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二是当时30岁以下的人口占到总数的65%,之后每年平均将有大量的人口进入婚育期,因此必须要严格控制每对夫妇的生育数量。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早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逆转。从1998年开始,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已经降到10‰以下,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进入世界上的低人口增长国家行列。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极低的国家之一,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5‰,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到1.8以下,属于“少子化”类型国家。我国现在面临新的人口问题,需要及时调整人口政策。

  1980年党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就富有远见地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这表明,过去30年的人口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这一代人为落实基本国策作出重要贡献和牺牲,“舍小家,顾国家”。30年后我们需要根据党中央的战略设想和对人民的政治承诺,适时、灵活、稳健地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再花上一代人的时间,从“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向“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软着陆和转变,从而使得我国的实际生育率略有上升、接近人口生育更替水平,即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2.1左右,让以后几代人既可以“顾小家”,又可以“顾国家”。从长远来看,可以逐步实现中国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以及总人口规模的稳定。

  为何需要调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

  从人口发展规律来看,既要避免过高增长,也要避免负增长。特别是当妇女总和生育率长期明显低于妇女生育更替水平的时候,就会导致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持续下降,以及随后总人口规模的持续下降。

  事实上,我国少儿人口首先出现了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趋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少子化”。在1995年前后我国0-14岁少儿人口绝对数达到了最高峰,大约为3.34亿人,而后便持续下降,2008年的时候减少到2.52亿人,比1995年减少了24.6%,占总人口比例的19.0%。这与印度的情况正好相反,根据联合国人口署提供的数据,从1990年起印度0-14岁少儿人口就已经超过中国,在2010年达到3.74亿人,高出中国近50%,这意味着15年之后,15-30岁青年人口比重比中国高出近50%。这就需要及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提高妇女生育率,扭转少儿人口大幅度下降趋势。(如表 1)

  我国的15-59岁劳动人口大约在2015-2020年之间也会达到最高峰,大约9.23亿人,而后开始持续下降。最迟在2025年印度的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会超过中国;到2050年,中国的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大约要比印度少2.44亿人。(如表2)

  进入21世纪,我国在人口问题方面同时出现两个新的发展挑战:一个是加速的“少子化”,即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过快下降,明显低于正常的人口生育更替水平。第二个是加速的老龄化。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6.7%,205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 31.1%,大大高于届时的世界平均水平(2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我国人口政策的目标是防止人口增长过快,可以说我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这个目标。因此我们称“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属于第一代人口政策,也花了一代人的时间。从现在起开始实行第二代人口政策,即“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其政策目标是防止人口严重老化和少子化。现在看来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依然是未知数,它取决于我们对未来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机会窗口。由于1980年以来的人口政策还有很大的惯性,还有被继续“锁定”的可能,调整起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从长期成本和收益角度来看,早调整早主动,晚调整晚主动,不调整则被动。

  人口增长已经不再是我国资源环境的主要压力来源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口多是环境资源压力的主要来源。可以说30年前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的确是这样,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当前造成我国资源环境主要压力的已经不再是人口增长,而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现在看来,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和办法来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贸易角度来看,我国已经完全能够从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资源来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一个国家既不能也没有必要实现资源和能源百分之百的自给自足。并且在一个国家工业化加速过程中,能源和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也是不可避免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适当增加能源和资源的进口比例,也能够缓解国内的生态压力,减少国内枯竭型资源的开采,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实际上从1995年我国才开始成为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初级产品进口额占GDP的比重开始迅速上升,由1.43%迅速上升到2008年的6.57%。我们认为这个比例还可以上升到10%以上。因为该比例的上升标志着我们从国际市场获取资源的能力提高了,这也相当于进口了水、耕地、矿产等稀缺自然资源,大大缓解了我国国内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

  第二,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资源和能源压力。根据中国科技中长期规划目标,我国已经在加速发展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并且根据当前的规划,我国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重将在2020年之前就会达到甚至超过15%。我国在新能源方面的专利数已经在世界上排到第七位,并且在世界的位次仍在不断上升。可以说我国有希望成为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方面的世界上领先的创新者和应用者。这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约束。

  第三,随着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教育事业的显著发展,已经形成了人口方面的两大新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首先从人力资源优势来看,2005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8.5年,同年我国15-59岁人口数为8.81亿人,累积了74.89亿人·年的总人力资本,这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力资本。其次从人才优势来看,2008年我国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达到了8400万人,2020年有希望发展到1.5亿人,2050年甚至有可能进一步达到3 亿以上。更重要的是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R&D)的专业人员规模也在迅速增加。1991年的时候我国R&D人员数量只有47万人·年,而到了2008年就已经增长到161万人·年,已经高于美国的130万人·年,以及欧盟的120万人·年。这些人力资源和人才方面的巨大优势就为我国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也为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供了可能。

  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目标

  人口发展战略既要统筹考虑人口系统内部的数量、结构、质量和分布,又要统筹考虑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的综合战略。从长远观点看,中国应该实现人口稳定的目标,具体包括:

  1、保持少儿人口数量稳定的目标。少儿人口并不是减少越多、越快就越好,而是应该保持在一定规模上。

  2、保持劳动年龄人口稳定的目标。防止2020年之后的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防止15-29岁青年型劳动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3、保持总人口规模。防止2030年之后总人口规模的大幅度下降。

  在稳定各类人口数量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提高人口素质。具体来说,包括:

  1、不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2005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3.0年,高于世界平均的67.6年,更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的63.7 年。今后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国民生活水平,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力争使我国出生人口的预期寿命在2020年达到76岁以上,2050年进一步提高到 80岁以上。

  2、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2005年时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8.5年,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力争2020年达到11年,2050年应该超过13年。

  3、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2008年我国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为8400万人,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国家投入,并且开放民间高等教育市场,使得这一数字在2020年超过1.5亿人,2050年超过3亿人。

  4、提高我国HDI指标。HDI(人类发展指数)指标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的综合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它综合反映了经济、健康和教育的发展程度。2006年我国的HDI指标为0.762,在17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94,属于“上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 ”。我们应该力争HDI在2020年达到0.88,2050年进一步达到0.95以上。

  以上就是中国人口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它既包括各类人口数量稳定的目标,也包括人口质量提高的具体目标。因此,中国应该综合采用各方面的政策,不仅是生育政策,还包括教育、就业、健康等一系列的政策,来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

  总之,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历史长期积累的问题。人口发展的长期规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用短期政策来将其调整。现在看来,我们至少需要花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人口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政策调整的作用所形成的逻辑可能是:1980-2010年期间,先是严格控制一代人;2010年之后,再主动调整一代人;先控制人口数量,后调整人口结构。因此,今后人口政策的目标应逐步转变为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提高人口质量为主。

  [作者简介]

  胡鞍钢,1953年生于辽宁鞍山,1978至1988年先后在唐山工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自动化所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至199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进行博士后研究;1993年在美国Murray State University经济系做访问学者;1997年在美国MIT人文学院做客座研究员;199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做客座研究员;2000年任日本庆应义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教授;200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做访问教授;2003年初在法国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员。从1985年起,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0年初,被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聘为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

Friday, November 27, 2009

中央调研组赴新疆调查社会稳定等情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7日18:13 新华网

   为了新疆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中央调研组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内容在新疆深入调研

  新华网乌鲁木齐11月27日电(记者谭浩、吴晶晶)近期,中央派出调研组,带着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来到新疆,深入全疆15个地州市开展调研,就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促进新疆长治久安听取各族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

  中央调研组在疆调研期间,正逢初冬时节,雨雪交加,气温骤降。调研组的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冒着严寒,长途跋涉,深入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进家入户,通过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广泛接触各族干部群众,听建议、察实情、理思路、提措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汇集了各方面的智慧、经验和办法。

  中央调研组的调研主要围绕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改善民生、对口支援、教育文化、民族宗教、党的建设、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维护稳定、涉疆外交等方面展开,内容涵盖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通过调研大家感到,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做好新疆工作不仅是新疆的事情,而是全党全国的事情,既要充分调动新疆的积极性,又要充分调动中央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有关地方的积极性。

  调研组坚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深入研究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调研组认为,要抓住机遇,推进科学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加快社会建设步伐,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巩固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要加强文化建设,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央调研组在考察调研期间,还听取了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工作汇报。

  中央调研组的实地调研,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新疆各界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的决心信心更加坚定了。只要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疆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Wednesday, November 25, 2009

双汇, 下一个三鹿?双汇,为什么不倒?

我以前最爱吃双汇的玉米肠,现在看到这些新闻,我都快吐了。

《河北青年报》副总编遭袭受重伤 and 双汇未开封玉米热狗肠生蛆虫


河北青年报常务副总编突遭殴打受伤
行凶者边打边说“叫你报!叫你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23    [打印] [关闭]
本报讯(何星)11月21日晚8时20分左右,河北青年报社常务副总编辑乐倩在石家庄自己居住的居民楼下突遭凶徒袭击,被殴打致重伤。

“叫你报!叫你报!”那名凶徒一边劈头盖脸猛打,一边恶狠狠地说。

乐倩右侧脸颊血肉模糊,鲜血不停从伤口流出,洒落在衣服上,左侧脸颊及眼角出现大片黑青色的肿块,嘴唇上的伤口不停地出血,伤口周围也肿了起来,说话已十分困难,头部也多处受伤并水肿。

要不是一位邻居及时出来救援,后果将不堪设想。

乐倩2006年自北京青年报社来到河北青年报社工作。在医院,由于嘴唇被打裂而缝了8针的乐倩说:“我在石家庄没有亲戚,除了新闻工作,也没有社会交往。那人打我时说‘叫你报,叫你报’,我想可能是报社的哪一篇舆论监督报道招惹谁了。”

此案发生前,报社曾接到过恐吓电话。11月6日,一不明身份的男子拨打该报热线电话进行恐吓。该男子在电话中威胁,不要再对某企业进行舆论监督报道。在电话中,该男子还对该报总编辑及相关领导进行人身威胁:“再做负面报道,就杀了你们的总编和社长!”

事发当晚,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局长孟建忠闻讯后,立即赶往医院探望乐倩并了解案情。孟建忠表示,新闻记者被袭,性质十分恶劣。作为辖区警方,他们一定会一查到底。不管此案涉及哪个人或哪个单位,公安方面一定会秉公执法,尽快将凶手绳之以法。目前,桥西刑警大队已对此事展开调查。

事件发生后,团河北省委书记王晓栋、副书记张泽峰,河北省记协主席段录沛、副主席董毅前往医院探望。




双汇未开封玉米热狗肠生蛆虫(图)


  顾客称此后吃饭无食欲,并要求北国超市益友店、经销商书面道歉

  本报讯(记者高振燕)日前,石市市民周先生在北国超市益友店购买了一袋10根玉米(1738,-2.00,-0.11%)热狗肠,回家后便冷藏在冰箱里。不料,当他吃到第八根时竟发现肠体上有白色的虫子。“感觉像蛆,恶心得我们好几天没有食欲。”周先生说。

  对此,周先生要求北国超市益友店、产品经销商书面道歉。目前,双方仍在协商中。

  玉米肠未开 却已爬满虫子

  前日下午,记者看到了周先生在北国超市益友店购买的玉米热狗肠。这根肠还带着塑料(10525,-30.00,-0.28%)包装,未开封,包装上显示食品生产日期为2009年10月3日,保质期为90天。记者细看,发现肠身上爬满了蚂蚁大小的白色虫子。经周先生指点,记者还在外包装上发现了一个针孔大小的眼儿。

  据周先生当日的购物小票显示,该热狗肠是10月17日购买于北国超市益友店,票上该食品的名称为“双汇玉米热狗优惠袋”,价格为9.5元。“是用网兜装着的,一兜10根,买回以我就直接冷藏到了冰箱里。发现问题之前,我们孩子已经吃了7根。”周先生说。

  顾客要求书面道歉

  自从碰上此事,周先生称现在自己和家人“一听见‘肠’字心里就腻歪,犯恶心”,而且全家对该超市其他食品的质量也产生了不信任。

  周先生发现问题当天(10月24日)便找到超市,超市方随即联系了经销商查找原因。“我们联系过几次,最后经销商口头表态,可以赔偿100元,其中包括食品的10倍赔偿和部分通讯费用。”除了赔偿,周先生仍有几点疑问:这算不算“问题食品”?“问题食品”又怎么能上超市货架?这是什么虫子,怎么在冰箱里还能生存?

  “我希望超市能与经销商一起通过正规渠道,对这一批次产品做一个质检,出具书面报告,给出原因和合理解释,并书面道歉。”周先生表示。

  ■相关回应

  超市:应与经销商协商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北国超市益友店,客服部一位左姓负责人确认该顾客确实曾到超市反映过此事,“我们应顾客要求联系了经销商,他们双方应该有协商。”左姓负责人称。

  但提及该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时,左姓负责人未作回答,并称经销商“会做出解释”。

  随后,该玉米热狗肠的经销商代表谢女士赶到超市,但她与之前周先生的说法不同,她表示“在全部事实查清楚之前,并没有答应赔偿100元的事儿。”谢女士称,他们已跟生产厂家联系,会给顾客一个说法。

  生物专家:白虫为蝇蛆且非人为植入

  这是什么虫子?是怎么进入肠体的?怎么能在冰箱中存活数日?昨日上午,周先生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和“问题肠”找到了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副教授安瑞永。

  安瑞永仔细查看后表示,“这些虫子毫无疑问是蝇蛆。”

  安教授根据外包装洞口大小、蝇蛆个头大小、发育特征判定:蝇蛆并非人为植入,而是自然产生于肠体。

  “一般情况下,70°以上的高温就能把虫卵杀死,如果有个别虫卵避过高温而存活下来,再加上氧气就能生长繁殖。”安瑞永表示,出现针孔眼儿进入空气,才使虫卵获得了有利的生长条件。

  “而蝇蛆在冷藏条件下,虫卵生长非常缓慢,从虫卵产生到能用肉眼看出来,至少需要10天以上的时间。”安瑞永说。

  这是否属于食品质量问题?随后,记者咨询了石家庄市工商局12315消费维权热线。

  维权热线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可以跟销售商、经销商或者厂方任何一家相关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具体赔偿标准可按照当地具体法律规定进行。

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大学生旅游,教你如何便宜住宾馆,5星级宾馆也有只要88元的哦~(校内热贴,不断增添中)zz

出去旅游,住的想卫生安全,档次要够,价格又要合适,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哦~根据本人自身N次出游住宿还有网上长期乱逛经验,推荐以下便宜网上订宾馆的方式,5星级宾馆只要订的巧,订的早,88元完全可以!

首先提醒大家,住宾馆的时候开房间尽量不要开1楼,会比较吵不说房间也会比较潮!
先推荐去哪儿网:http://hotel.qunar.com/
可以在这里面输入你要去的城市,他们会提供N多的该城市酒店和许多网站对不同酒店的报价,你可以从中看出哪里订比较便宜。

其次推荐几个全国性的比较大的快捷酒店(均提供免费宽带服务):
————————————————————————————————————————
1.7天连锁酒店:http://www.7daysinn.cn/
在上面用本人身份证注册用户可以享受一晚77元的特价房(原价一般要100以上,貌似这个活动只到年底,而且需要提前付清房费,不能按时入住不予退还),档次还不错。y早晨只要5元每人。全国大部分主要点的城市都有店。

————————————————————————————————————————
2.汉庭酒店:http://www.htinns.com/
价位一般很高,不过可以在前台购买会员卡一张(28元),可以享受每周日订特价房的服务(全国连锁,房型任选,无论原价多少都是100元,所以订的越早,订的越好)。早餐15每人,自助,吃过一次感觉凑合。干净!

————————————————————————————————————————
3.佳园连锁酒店:http://www.gardeninns.com.cn/
是一个新兴起的酒店,网上对他评价很好,价格也不错,现在网上免费申请会员可以享受试运营特价,最低房价99元,档次还是不错的。

————————————————————————————————————————
4.格林豪泰酒店连锁:http://www.greentree.com.cn
现在注册用户每个身份证可以享受1天99元特价房(活动貌似是到年底结束)s

————————————————————————————————————————
5.如家酒店 http://www.homeinns.com/
这个网上无法申请会员卡,订房无法享受优惠,不过这里给大家一个我从网上找到的如家公司大客户卡,大家用这个卡登陆申请房间

( 用户名:高露洁 卡号:8000001209) 拨打4008203333 8008203333报出卡号,用户名也是可以直接预订的哦!不过个人感觉如家条件跟7天差不多,都不如汉庭。全国大部分主要点的城市都有店。
————————————————————————————————————————

以上的这几个酒店本人都有住过,感觉都很不错。这些酒店预订时间越早,预订成功概率越大!

————————————————————————————————————————

7.很多朋友都给我推荐莫泰168连锁酒店,网上预订房价基本是168元,
网址:http://www.motel168.com/
————————————————————————————————————————

8.速8经济酒店:价格不错,有朋友推荐说不错的。现在可以免费申请网站的忠诚卡。订房比网上订房再便宜8元。
网址:http://www.super8.com.cn/cn/

————————————————————————————————————————

9.雅高国际的 易必思酒店,最低价格:成都:168 武汉:158 无锡:178 中山:138 天津:168 常熟:158 成都:168 青岛:158 重庆:138 西安:158 北京:288 沈阳:178 武汉:158 杭州:168。。。等很多城市 说实话我自己没住过,不过毕竟是雅高国际的旗下全球连锁宾馆,应该很不错。 预订网站:http://www.accorhotels.com.cn/

成都店的PP:大学生旅游,教你如何便宜住宾馆,5星级宾馆也有只要88元的哦~(校内热贴,不断增添中) - ill be leaving~~ - only lonely~~
————————————————————————————————————————

10.锦江之星旅馆 价格一般,全国门店较多,现在网上申请可在主页上查找获得10元代金卷。
网址:http://www.jinjianginns.com
————————————————————————————————————————

下面推荐个本人申请成功的88元5星级酒店地址:
雅高国际: http://www.accorhotels.com.cn/ 高级酒店连锁企业

成功申请合肥索菲特国际酒店(5星)的88元高级大床房。。。~ 不过这个是需要入住前提前付清88元,到时不入住 不予退还,所以大家预订前要安排清自己的形成。

下图是预订界面:
大学生旅游,教你如何便宜住宾馆,5星级宾馆也有只要88元的哦~(校内热贴,不断增添中) - ill be leaving~~ - only lonely~~

————————————————————————————————————————
下面再推荐几个地方区域性的便宜点的酒店:
————————————————————————————————————————

先从西安写起吧:

1.西安美宝宾馆 http://www.xameibao.com/(公司网站)
貌似从艺龙 (http://www.elong.com/ )上预订最低95元,标准双人床!

2.西安叶子家庭旅馆:http://www.xayezi.cn/
他们在淘宝上支持支付宝交易,虽然宾馆规模不大但是信用评价挺好,房间类型也多,更重要的是最低价格75元的房型是1室1厅1厨1卫的哦~

3.法国雅高西安宜必思酒店
大学生旅游,教你如何便宜住宾馆,5星级宾馆也有只要88元的哦~(校内热贴,不断增添中) - ill be leaving~~ - only lonely~~
全国免费预定热线(Toll free)800 830 2688
预订网址:http://www.accorhotels.com.cn/

————————————————————————————————————————

上海:
1.之星上海店最低房价158,不过一般房价高点。难怪因为上海房价本来就贵嘛~
http://www.jinjianginns.com/City/city.aspx?UnitID=200000

2.汉庭外滩店,本人自己住过,价格大概200多点,入住的时候要求前台给你间能看见黄浦江的房间,晚上夜景很好!
————————————————————————————————————————

北京:
1.子酒店” http://www.orangehotel.com.cn/
房间配置不错,关键是全桔色的楼体外观和聪明伶俐的桔子人在户外视野中格外醒目,而内部的大堂、走廊、房间设计都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的美式格调,如大堂音乐、香氛营造和上也尽可能与桔子的时尚气息保持一致。客厅的设计十分赞哦~不过房价比上面的都要贵,200+吧,在北京应该算正常了。
提醒在他们的官网上预订可能会贵点。可以在 http://hotel.qunar.com/ 上找便宜点的地方预订。目前桔子酒店只在北京和宁波有。发个宾馆照片:
大学生旅游,教你如何便宜住宾馆,5星级宾馆也有只要88元的哦~(校内热贴,不断增添中) - ill be leaving~~ - only lonely~~
————————————————————————————————————————

针对 常州 杭州 嘉兴 金华 南京,万好万家宾馆价格合适,房间也不错。(虽然我没住过,但是看网上评价还可以,所以推荐给大家)

预订可以在艺龙(www.elong.com)上进行,价格还算公道。不过有同学推荐直接去前台办卡更优惠,大家可以试试.
————————————————————————————————————————

重庆
1.雅高国际酒店的页面上找想看看有没有特价的5星的。。。结果发现索菲特的重庆店最便宜的也要600多,不过推荐他们一个公司的3星级酒店,重庆的特价138元(貌似市场价要235),大家可以去看看。 地址:http://www.accorhotels.com.cn/
————————————————————————————————————————

大连
1.很多朋友希望能推荐几个大连的实惠的宾馆。我经常在淘宝上逛,发现淘宝上替订大连宾馆的旅行社很多,而且在上面订宾馆的朋友也很多,下面推荐一个4钻的大连旅游方面的店,里面提供打折门票,便宜宾馆预订。

地址: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ab47988de3ba794752e0cd25d73270e3.htm

2.其次上面的许多连锁酒店也是不错的~
————————————————————————————————————————

青岛
1.锦江之星(青岛杭州路店),位置和服务比较不错,但是房间可能不大。通过锦江之星直销价格是:单人房:148 双人房:158
预订网站:http://www.jinjianginns.com

2.锦江之星(青岛中山路店)(经济型),靠近海边,如果想看海的同学住那比较不错,不过可能到市里比较远点。
价格是:单人148 标间144元
预订网站:http://www.jinjianginns.com

3.青岛北海宾馆 (四星级):靠近海边。房间要11楼以上才会有冰箱。大家预订注意。价格还好:238元标准间。
预订网站:http://www.zhuna.cn/hotelinfo-5518.shtml?Tm1=2008-11-13&Tm2=2008-11-14

————————————————————————————————————————

再告诉大家一个实际中可行的便宜前台订房间的方法(本人试过可行)
我:小姐标间多少
小姐:380元

我:那么贵。。。

小姐:现在住可以优惠到300元协议价。。。

我:你们这跟公安局有协议吧?

小姐:有的

我:我有个朋友就在这里公安局上班(如果你觉得不够老的话就说你大叔是公安局局长,人家问姓什么你就说个反正基本也不知道),给我个协议价吧。

小姐:不可以

我:(踌躇中)那么贵,换家吧。。。

注:人家当然想推销出去自己的房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我:要不换家吧。。。小姐你给我个协议价,能住我就住了

小姐:好吧,给你个协议价。。。200RMB

听着有点假,,,不过本人确实用这种方法成功入主安庆一家4星级宾馆,200RMB。。。

————————————————————————————————————————

暂时写那么多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欢就分享吧~谢谢

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新疆维族劳务输出惹争议 zz

2009年 11月 10日

乌鲁木齐7'5事件的直接诱引是广东韶关一家工厂发生的汉族与维族工人之间的斗殴事件。该厂维族民工来自喀什地区疏附县。事情发生后,有人对大规模组织维族农民去内地打工的做法提出置疑。

*劳务输出造成生活不便*

有子女在内地打工的维族家长
美国之音张楠
有子女在内地打工的维族家长

在疏附县农村,一位老人透过昏暗的光线从信封里掏出写有他女儿电话号码的小纸条。老人不知道女儿在内地什么地方打工,这个号码是他跟女儿唯一的联系方式。

他通过翻译告诉记者,“哪个地方,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知道打电话。手机也没有, 他们穷得很,电话也没有。(给)丫头打电话,他们就是跑到那个巴扎(“市场”之意), 花钱(去打)。”

女儿今年21岁,已经离婚。自从四个月前她在当地政府组织下离家去内地打工以来,老两口既要照顾农田,又要照顾孙女,生活十分艰难。

他家有几亩地,原来种麦子,队里让改种西红柿,可是他不会种,也买不起西红柿苗,最后他那一亩半地就让队里收回去了。

他女儿去内地一家鞋厂上班,月薪750元,不过一切都得从头学起,生活很不习惯。

这位老人通过翻译告诉记者,“她刚开始嘛,就是胃疼,两个耳朵也疼,最后她治好了。(记者:因为什么会胃疼?)吃得不习惯。她们刚吃那个厂子里面饭,不习惯。他们以后打几个油(食字边+囊), 里面放一点油,寄给她。”

*劳务输出是为增加农民收入*

新疆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组织维族农民去内地发达地区打工的。谈到此举的目的,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圣敏说:“南疆多数的地方人口密度很大,他们土地也比较少,因为新疆维吾尔族主要是个农业民族嘛,大沙漠小绿洲上没有水,所以他们有很多富裕的劳动力,组织他们到内地工厂里面来做工,就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据统计,2007年,新疆劳务输出的人数超过120万人次。在疏附县,2007年上半年,疆内劳务转移4.3万人次,疆外输出4000多人,工资最低700多元,最高的达1700多元。

但是,维族农民去内地打工面临许多困难和文化差异。这种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从农村到城市,而且是从少数民族地区到汉族地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到不信教或者信仰不同的地区。

*劳务输出存在强迫现象*

疏附县农村景象
美国之音张楠
疏附县农村景象

许多人是在当地官员的动员说服下同意子女外出打工的。疏附县一位老年妇女对美国之音说,她并不情愿。

她通过翻译说:“她们村里告她们,‘去的话,每个月给你五十块钱低保钱’。还有,村里有干活的,挖地的、种地的,不叫你们去,不干活。”

她女儿现在一个月挣1000元,按照疏附县的水平不算低了。可是,为了给女儿凑盘缠,她卖掉不少东西。

她通过翻译说:“她丫头走的时候,房子里面有五只羊。五只羊卖掉了,还有小米、面也卖掉了,还有个冰箱卖掉。她装那点钱走了。”

据村民讲,尽管发生了7'5事件,地方政府还在动员维族人去疆外打工,不过现在不要男工。上面还给村干部和村里学校的老师下达了指标。

一位老年妇女通过翻译说:“每个老师找一到三个丫头。找不上丫头的话,你的工资扣了。村里安排他们,没办法。去年他们就是‘我的丫头不去。我有病,我要老了’。不去的话,那个地交给村里,不让种了。最后没有办法,她们丫头去了。”

北京大学教授马戎在疏附县调查时也发现这个问题。他说,有些乡镇干部坦承存在“强迫命令”的现象,但他们认为本地农民思想比较封闭,对于任何新生事物,在一开始时需要一点政府的行政推动。马戎认为,应该坚持自愿原则。

*劳务输出模式引发争议*

维族打工女离家前与家人合影
美国之音张楠
维族打工女离家前与家人合影

不过,马戎在总体上肯定了跨省劳务输出的做法。他说,此举可以给维族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推动南疆社会逐步接受现代化,也有利于双语教育,并能打破传统的民族聚居模式,对中国的民族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一些维族知识分子提出不同看法。他们反问到,难道维族脱贫致富只能离开自己的家乡吗?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伊力哈木·土赫提说:“在新疆,维吾尔人不能就业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不懂汉语。可笑!在自己的家园不懂别人的语言反而成为劣势。难道接受那么多(汉族)移民错了吗?你当时几万汉人去新疆为什么不融入(新疆社会)?你反而现在要求融入呀?融入是双向的。‘融入’不是意思是说‘我同化你’。 ”

还有人用“剥削维吾尔廉价劳动力”来形容这种劳务输出。他们说,新疆有很多大型企业和国家项目,完全可以雇用更多当地维族工人。

维族打工女在内地工厂与同事合影
美国之音张楠
维族打工女在内地工厂与同事合影

一些不适应内地生活的维族农民工,合同期未满就跑回来了。马戎教授说,在疏附县110个返乡人员中,“擅自返回”和“无故返回”的有32人,占返乡总数的29.1%。

一位农民告诉记者,他们村有人去了两、三个月就跑回来了。

她通过翻译说:“他们的身体不行了。那边的空气不好。有的胃出毛病了,有的嘛,有腿疼的、骨头疼的、腰疼的,站不住了,自己跑回来了。”

一位73岁老人说,他十分想念在内地务工的女儿,而且他岁数大了,干不动农活了。所以,一年以后合同一到期,他就把女儿叫回来。

关键词:新疆,疏附县,韶关,7'5事件,劳务输出,杨圣敏,马戎,伊力哈木·土赫提

Sunday, November 8, 2009

大型民族歌舞剧《刘三姐》五幕剧情简介

导演: 龙杰锋
第一幕: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险滩弯又多
  江面上一条小船飞流而下,老渔翁接刘三姐从罗成到宜州共度三月三歌节。码头上正遇莫海仁强抢民女,刘三姐用山歌讥讽莫海仁,解救了表妹兰芬。刘三姐聪敏美丽、热情大方,乡亲们交口称赞。相知又相爱让刘三姐与勇敢憨厚的李小牛走的越来越近。

  第二幕:年年三月是歌节,月儿明亮歌儿甜
  每年三月是壮族人民传统的歌节。这一天人们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正当青年男女们为刘三姐与李小牛的爱情而歌唱之时,莫海仁也来到了歌圩上,他以拜师为名用山歌对刘三姐进行挑逗,结果自取其辱,撞了个满头灰。

  第三幕:自从见到刘三姐,食不甘味夜难眠
  莫海仁既垂涎刘三姐天仙般的美貌,又为刘三姐的歌声而深感不安,面对一个个忸怩作态的妻妾他恶言相向怒发冲冠。刁钻的管家莫进财摸透了老爷的心思,极力为其出谋献策……

  第四幕:谁能唱歌唱赢我,不用花轿走路来
  莫海仁说媒提亲不成,便以逼债抓人为手段妄图迫使刘三姐就范。对此,刘三姐提出按壮家规矩,在结亲之前先要摆下山歌擂台。三姐与小牛生死同心相互勉励,要用歌声来捍卫自己人生的自由和人格上的尊严。

  第五幕:唱平江心三尺浪,遮口乌云也唱开
  在山歌擂台上,刘三姐勇敢的面对莫海仁和他请来的三位秀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赢得了对歌的胜利,并且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巧妙的冲破了官府的禁令,与李小牛一道顺利的离开宜州,怀揣着“要学滔滔春江水,一路歌唱向前流。”的理想和心愿,满腔热忱地四海传歌去了。

刘三姐:王予嘉

Liu Sanjie - A Fearless Folk Song Singer


Liu Sanjie (played by Wang Wanqiu) in the movie
Liu Sanjie (The Third Sister of the Liu Family) is a legend of the Zhuang people. Zhuang is one of the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and, with a population of 15 million, is second only to the Han people, who account for more than 91 percent of the nation's total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The story of Liu Sanjie became know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anks to an eponymic movie, produced in color in 1961. An instant hit, the movie also helped spread the legend to the entire Southeast Asia.
The Zhuang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legendary Liu Sanjie actually existed. The Middle Jian Village on the Lower Jian River at the foot of the Lower Jian Mountain in the Yizhou Town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professes to be her birthplace. Her original name is said to be Liu Shanhua. Since she was the third child of her family, she was given the nickname of "Liu Sanjie," meaning "Sister No. 3 of the Liu Family." An incarnation of a lark, as the Zhuang people so believe, Sanjie started speaking eloquently when she was only one. At the age of three, she already had a melodious voice. In her teens, she was regarded as the top singer of folk songs—songs in an antiphonal style, typical of the ethnic people in South China. Coveting her beauty and talent, a local tyrant named Mo Huairen wanted to have her as his concubine. Rejected, the angry Mo plotted to murder her. With the help of her boy friend and fellow villagers, she managed to escape. The two lovers traveled as they sang, and eventually found their ultimate freedom by turning themselves into a pair of larks.
Today, the people of Yizhou Town claim that they still possess some of her relics, such as a shoulder pole in the crevice of a cliff, a spot she frequented to do her laundry, and a site where she purportedly beat the local despot and his hired singers in a dramatic song contest.
The legend of Liu Sanjie was originally an oral tradition and later found itself in romance, drama scripts, and county annals in Guangxi. Studies show that the legend is not exclusively of the Zhuang people. Its spread turns out to be more ethnically and geographically diversified. For, similar stories can be found among the Miao, Yao, Buyi, Mulao and Han ethnic populations in Guangdong, Hunan, Yua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as we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melodious song breaks the silence of a serene morning on a green river. The song comes from a young girl on a fishing boat. She is Liu Sanjie or The Third Sister of the Liu Family. Orphaned at an early age, she was raised by her brother Liu Er, honest but meek. Sanjie is a girl of beauty, intelligence, and courage. She is well-known for using her singing talent to celebrate freedom and honesty while castigating abuse and injustice. Therefore she is cherished by the common people but hated by those lording over them. She has just been involved in a singing duel with a local despot where she and her brother lived miles away. The despot suffered an heart attack and died during the confrontation where Sanjie relentlessly chastised him for his villainy. Blaming his death on Sanjie, the tyrant's family bribed the local authorities in the hope of having her pay for his life. Sanjie and her brother Liu Er are now on their way to their grandma’s home to seek refuge.
The time she and her brother set foot on their grandmother's village, Liu Sanjie encounters a bully looting a hunter. The bully is Mo Fu, a henchman of a local tyrant named Mo Huairen. She also witnesses a young man trying to reason with the henchman. When challenged to a physical fight, the young man simply threw him to the ground. Liu Sanjie learned that the young man's name is Li Xiaoniu and felt drawn to him. As Liu Sanjie and the others are amused at the embarrassed and exasperate henchman, there comes Mo Huiren's butler Mo Jincai. Branding his fist at the hunter, Mo Jincai fumes: “Since every single blade of the grass and every single twig of the trees on this mountain belong to my master Mo Huairen, he certainly owns whatever you catch! If you dare to challenge my authority, I will have him bar you from hunting at all!” Liu Sanjie can no longer restrain her indignation and begins to chastise the bullies with her song:
Since nature is the Creator's offspring,
Animals and fowls are everyone's belonging;
Those who love fish spread your nets,
Those who like pheasants draw your bows.
Both the henchmen and the butler have but to leave the scene frustrated and humiliated.
As Liu Sanjie settles down at her grandma's home, her reputation of repelling two bullies with a single song starts to spread far and wide. People come flocking to see her and sing happily together with her. Sanjie works diligently with her brother while enjoying singing antiphonally with their villagers in the tea plantations. Challenged by a group of young women to a friendly singing contest, Liu Sanjie begins,
"Sing to your heart's content,
Row till your muscles relent,
Barge poles in your hands, oars in mine,
I'll race you anywhere to the finish line."
The girls giggle and respond with a query:
"What crop has seeds on the top?
What crop has seeds at the waist?
What crop has seeds in pairs?
What crop has seeds harvested by caning?"
Without hesitation, Sanjie gives the answer:
"Sorghum has seeds on the top,
Corn has seeds at the waist,
Beans have pods in pairs,
Sesame's seeds are harvested by caning."
The girls continued test of intellect:
"What has a mouth but speaks not?
What has no mouth but speaks a lot?
What has feet but walks not?
What without feet travels a lot?"
Liu Sanjie's answer was prompt:
"Idols have mouths but speak not,
Drums have no mouths but sound a lot,
The rich have feet but they hate to walk ,
Boats have no feet but travel a lot."
The girls admire Liu Sanjie' quick thinking but still won't quit:
"What does summersaults on the water?
What raises a high tower on the water?
What extends an umbrella on the water?
What live in conjugal bliss on the water?"
Not deterred by the seemingly difficult questions, Liu Sanjie replies readily:
"Ducks do summersaults on the water,
Boats raise decks of tower on the water,
Lotus leaves extend umbrellas on the water,
Mandarin ducks live in conjugal bliss on the water."


A post-modern rendition of Liu Sanjie in Guangxi
The girls' fun is interrupted abruptly by the arrival of Mo Jincai, carrying a poster that says "Real Estate of the Mo Family!" Planting it in the fields, he arrogantly proclaimed, "You all listen carefully: this mountain has a new owner from now on! My Master Mo Huairen is going to use these tea plantations as his ancestral burial ground. Get out of here and never return!" The tea growers are enraged at Mo Huairen's blatant robbery. With Sanjie in the lead, they are not to give in. Condemning the plunderous act, Liu Sanjie sings:
This hillside was originally desolate,
Beasts and serpents ran hand in hand,
With their labor of blood and sweat,
The tea growers turned it into a fertile land.
It has become their source of income,
Because of the tea shrubs they plant,
Each leave bears witness to their hardship,
To take their land, you're simply a cormorant!”
“How dare you call my master names! You'll pay for your insolence!” Mo Jincai threatened. Not to be intimidated, Liu Sanjie went on tauntingly,
“With good reasons I dare to curse the emperor,
I fear the least your master the brazen plunderer!”
As the emboldened tea growers inch up towards the butler, he recoils. As he reteats, he threatens that his master will deal with Liu Sanjie soon.
Learning his butler's mortifying encounter with Liu Sanjie, Mo Huairen flies into a rage: “Now that she dares to stand up to me, she's certainly a dead person!”

新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首次赴美演出侧记

“刘三姐”在美国

——新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首次赴美演出侧记

刘三姐不仅是壮族千年的歌仙和歌星,而且是壮族的自由女神和美神。
美食频道开通


  她的美丽连同她优美的歌声,倾倒了一代代崇尚自由、追求真善美的人们。也因此,刘三姐的故事以极为经典的结构被传颂了千年。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被推向了舞台,广西彩调也因此企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后来,它被搬上了电影银幕,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以至于中国内地50年代生的人,几乎没有谁没看过广西彩调剧《刘三姐》,没听过刘三姐的歌声。

  《刘三姐》为自由而歌唱、为自由而抗争的主题,有着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深刻的、全人类与共的普世内涵,这一品牌价值特征决定了它注定是属于全世界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时代风云变幻,它曾一次次被打入冷宫、牢狱,但又一次次地被提起、被重新推上舞台。连同目前推出的新版彩调剧《刘三姐》,广西刘三姐剧团(原名广西彩调团)从上世纪中叶至今,彩调剧《刘三姐》先后已被重排了8次。

  刘三姐艺术形象代表至今已至第五代。她们是:傅锦华、黄婉秋、唐佩珠、吴似梅、王予嘉等。在中国彩调这个特定的艺术领域内,她们都以过人的才华与奋斗玉成过自我,耽享着一代佳人的殊荣。

  如今,随着《刘三姐》走出国门,“刘三姐”不仅唱响了国内大小的舞台,也以更加现代的美妙倩影和动人歌声植根在美国人的心中,向世界展示她自由灵动的神采。

  新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赴美演出,载誉归来。

  2008年6月6日至6月18日,刘三姐剧团(广西彩调查剧团)应美国大华府中国大陆大专院校校友会联合会、美国亚特兰大专业人士协会等美国华人社团组织邀请,在美国大华盛顿地区、大亚特兰大地区的北卡州、马里兰州等7个州5个城市进行了为期12天的巡演和文化交流活动。所到之处,该剧优美的歌声、舞蹈、故事以及剧团演员们精湛的艺术表演震撼和感动了在场所有的美国观众。

  每场演出结束,观众都久久地滞留在演场,“刘三姐太美了!”、 “你们演得太捧了!”观众用鲜花和掌声表达他们由衷的赞美和谢意。导演龙杰峰、刘三姐的扮演者王予嘉被拥上舞台的观众和各种新闻媒体的记者拥簇着;观众们特别喜爱的几个主要角色的扮演者——阿牛哥马定和、莫怀仁王阳桂、黄媒婆周瑾、大管家莫进财、老渔翁蒋剑等,也被各自的“粉丝”拉着摄影留念。其情之厚盛和炽热是演员们在国内演出时都难以遇到的。各地所有的承办者无一不如此表达:“想不到演出会如此成功,想不到刘三姐剧在美国如此受欢迎和喜爱!”。中国驻美大使刘光源公使、吴冬梅参赞兼总领事等观看了首场演出后都非常激动,他们也走上舞台热烈祝贺演员们的成功演出并与演员们合影留念;刘光源公使当场激情洋溢地一再对大家说道:刘三姐一定要走遍美国!

  美国媒体对刘三姐剧团在美期间的精彩演出进行了系列追踪报导。美国《新世界时报》、《华盛顿新闻》、《亚美新闻》、《美华商报》《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先后以较大篇幅以至整版篇幅刊登文章和画片,报导《刘三姐》在美演出及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盛况和对该剧在观众中的评价反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在中国新闻中转播了《刘三姐》在美国的电视新闻。

  挑战局限的舞台 壮乡歌仙赢得满堂的喝彩

  美国除了百老汇,还有不少设施一流的舞台。但是,市场经济非常发达和非常成熟的美国,给《刘三姐》预备的最初的舞台远远低于我们的意料。

  因为谁也无法预料大部分人都不了解的中国彩调和刘三姐的故事在美国的舞台是否能立得住——为了控制和节约成本以防卖不出票,美方的承办者所选的剧场其条件都远远差于《刘三姐》在国内演出的所有剧场。

  更出人意料的是,《刘三姐》在美巡演期间,所到之处,气温高达华氏100多度,相当于摄氏30多度到40度。这种季节出现这样的高温天气,这在美国是破纪录的。

  6月7日晚,是《刘三姐》访美的首场演出,无任何舞台布景首场演出,是戏剧演出的极限挑战。但是,这场演出实在太关键:这是《刘三姐》在美国的第一场演出,关乎留给美国观众的第一印象,并且中国驻美大使馆将有高级官员到场观看演出。导演龙杰峰毫不含糊地说:我们只有搏了!我要求全体演职员以最高的艺术水准和激情来演好这场戏,无论如何也要打赢《刘三姐》登陆欧美大陆的第一仗!

  很巧合的是,这个极不理想的舞台不仅幕布是黑的,而且舞台墙面四周也是黑的。当演员身着绚丽的服装印在这黑色的背景之下时,倒显得有几分的现代感了,显示出几分舞台先锋艺术的特殊韵味。

  演出结束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刘光源公使、吴冬梅参赞兼总领事等人兴奋不已地走上舞台,盛赞《刘三姐》精彩的演出,太美了,太意外了,演得太好了。与演员们合影留念后,刘公使还激动地说要让《刘三姐》走遍美国每个州,华人在美国有300多万,再加上美国本土观众,《刘三姐》一定得到美国人民的热情欢迎。

  美国大华府中国大陆大专院校校友会联合会李革会长也激动地说,想不到结果会这么好,想不到你们的表演这么好,是舞台亏待了演员,演员却没有亏待观众!

  而在没有空调设备的马里兰大学的体育馆,是《刘三姐》在美的第二场演出。演出开始于下午四时,正值阳光最强烈的午后时分,当时,那个体育馆室内温度高达摄氏30多度,因为到场观众上千人,是原先已定的广场赈灾义演,出现这样的高温也是主办方始料不及的。改场地已不可能。对剧团来说,这一次的挑战已不仅仅在于场地(是没有背景、四面空旷、等于没有后台的广场演出),还在于酷热。

  音响、灯光、演员胸麦启合调控等,均在不同程度处于不确定甚至非控状态。

  这是一个燃烧的舞台!

  《刘三姐》面临的考验已不是一般的,而是可能危及到刘三姐品牌在美国观众印象和传播的考验。在这个燃烧的舞台上,要么被点燃并发出耀眼的光芒,要么被焚毁。

  从剧团来到从来没看见过的场地到演出,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准备时间。时辰一到,观众就坐满了整个观众席。谁都没有退路。

  不论哪种意义上,是炽烈的气温,或是燃烧的剧情,还是刘三姐剧团的演员们“豁出去”了的激情燃烧的精湛表演,这一天的舞台绝对是让人终生难忘。这是一个地地道道在温度意义上燃烧的舞台,是一个由于敲开美国演艺市场大门的艺术执著让人激情燃烧的舞台,同时它与美国华人万众一心为汶川赈灾那种爱国的和道义的激情交织在一起,台上台下共演了马里兰大学最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一场演出。

  当“刘三姐”的歌声在体育馆里飘荡,绝大部分观众就没有离开过板凳。中场休息,观众们照样按时就位,在热浪中正襟危位至终场,并不时对演员报以热烈的掌声。台上的演员则个个汗流浃背,特别是主要演员,盛装戏服里面,几乎湿透。扮演刘三姐的王予嘉演出后说,当时我的感觉是,整个舞台和我好像都着了火似的,我的脚底是一个风火轮,我觉得身上穿的那套红装也是一团火,观众席上传来的掌声是火辣辣的,闪光灯也是火辣辣的,连嗓子口也是火辣辣的,这样的舞台体验真是从来没有过。

  演出结束后,马里兰大学将一个盖有学校印鉴和有大学校长亲手签字的牌匾以隆重的方式交到了《刘三姐》访美艺术团团长龙杰峰手中。

  在美期间,所到之处,全部遭遇摄氏近40度的高温天气。但刘三姐剧团的演员们都处于一种点燃的艺术状态和工作状态并把舞台的艺术点燃。每到一个新点,谁都顾不上舟车劳累,甚至是连人带行李直奔剧场,装台、走台、调试灯光音响,接着是演出,演出后的收场,将所有服装道具全部复原到行李状态,回到宾馆已是深夜,第二天一早又踏上新的途程。6月13日晚我们在奥本大学演完,第二天一大早启程从奥本市赶回亚特兰大时,已值中午时分,这天我们须加演一个白天场。第一场就在下午四时整。演员们的午餐和晚餐都是在化妆室吃的,而导演和音响师只能是边做边吃,给他们所有的时间都只有这么抠出来的。当晚的第二场演出结束后,在零时时分宵夜的餐桌边上,有的演员累得都吃不动了。

  12天里的7场演出,刘三姐剧团的演员们都以饱满的艺术激情点燃整个舞台和剧场,点燃了美国观众。

  特殊浪漫的互动 牵起浓浓同根的乡情

  刘三姐已成为一个美丽的情结植根于美国观众特别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于中国内地、八十年代后移居美籍华人当中,正是他们的这种赤子般的情结,促成了刘三姐的美国之旅。美国大华府地区中国大陆大专院校校友会联合会会长李革博士、副会长夏祥波博士、大华府地区广西学友会会长覃克锋博士、亚特兰大中华专业人士协会会长董祝安博士、副会长顾菊林博士等就是这样一批人。正是由于他们的推动,刘三姐以一个现代色彩更强的美丽的情结,植根在了更多美国人的心中。这将是一个谜一般的期待。

  在刘三姐剧团访美巡演期间,我们还亲眼目睹了美国华人为四川汶川赈灾的一系列的热血场面。《刘三姐》访美之事定于去年,所以当时还没有义演的构想,卖票只是为了补贴经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正是这些学历非常高的群体,背着纸箱在街头一元钱一元钱地为汶川赈灾,每个城市都筹集了数十万美元的义款送给灾区;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刘三姐》在美演出活动与进一步的赈灾活动结合起来,并把演出的所有收入送给灾区。当时的场面非常感人。台上台下《刘三姐》剧情之美人物之美与观众的人心之美融为一体,成为一种非常具有超越性的情结。

  这台新编彩调剧《刘三姐》在国内正式演出时,上场演员近60人,加上大型布景,场面宏大而壮观。而由于剧团到美国巡演的人员名额有限、辎重有限,越洋演出只能带少部分布景和二十多个演员。为了增强剧场规模效果和实现互动,每场演出,剧团都须在当地吸纳一些走过场的群众演员。这本来是件挺麻烦的事,没想到竟成了当地美国华人竞相争取参加的一件最刺激和最浪漫的事情。他们无不把能参加《刘三姐》的演出当作最富于纪念意义的人生插曲。每到一处,当地的华人都是一呼百应,应征的志愿者常常是从网上得到消息后就独自驱车数十公里赶到剧场要求参加演出。由于来者太多,而剧团预备的服装有限,导演只好将他们分成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团队,轮流让他们上场过把瘾,一了他们的这种美丽的情结。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排练,在多数情形下,这些从来没有上过舞台的人往往仅听导演的一番话就上台了。但他们似乎都被这燃烧的舞台熔化了,统统变成了《刘三姐》剧中的舞台艺术呈现的一颗螺丝钉。这一点,成了《刘三姐》在美国演出时的一件十分有看点甚至卖点的现象和别具意味的花絮。当然,随刘三姐艺术团在美国巡演的工作人员也全部上场充当角色,成了“家丁等”和“群众等”。

  导演说:他们的表演都挺棒的,效果挺好!

  而用他们的话说: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参加《刘三姐》这个伟大的作品演出,而我们参加了;也许还别具意味的是,我们的演艺生涯是从美国这个舞台开始的!

 飞歌教堂 心灵碰撞出动人的火花

  夏洛特市是刘三姐剧团在美巡演的第四个城市。这个城市是全美第二大金融中心,全美以及世界的名牌银行等金融企业都集中在这里。但在这里的华人并不多,而且由于放暑假的缘故,许多华人都外出旅游或是回国度假去了。东道主告诉我们,来观看的观众中,大部分将是外国人。

  出乎意料的是,演出的场所是当地的一个教堂,观众席就是教徒们做礼拜的席位,舞台就是神父和牧师的讲坛和唱诗班的站台。“舞台”面积很大,但中间下陷的乐池占了一半以上地方,可作为舞台的前台平面不足50平方米,这就意味着,《刘三姐》剧原有人物站位和舞蹈站位全部得打乱重来,除了前台一点点地方,演员们更多的是在上下阶梯上站位和演戏;布景也全部不能悬挂。

  但有了在华盛顿和亚特兰大的前面几场演出的舞台经历,我们确实是什么都不怕了,肯定能演出,而且能演好。大家甚至觉得十分刺激,说,教堂里传出“刘三姐”天使般的歌声,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组合,将会产生怎么样特殊的艺术效果和冲击力呢?

  果然,当我们来到现场,不仅是教堂的豪华与较为高级的音响、灯光设备让人兴奋,而且,这个特异的舞台也着实让大家兴奋。其实,所谓的舞台主要是教堂唱诗班唱歌和演奏的地方,舞台中央是乐池,其设备全部摆在上面,无法搬走,也无法覆盖;而且台面大部分的面积是唱诗班站立的大阶梯,舞台不存在出口,只有四道门,有的通,有的不通,出门就是台阶;也可以说这里根本就不存在舞台,更不是戏剧舞台。

  但所有的演员都为这样的舞台而激动。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悬念,是一个舞台悬念,或者说是一个悬念舞台,它首先将我们的创作激情变成一种悬念,一个有不确定效果和可能出现各种的不确定因素。但它确实刺激大家的创作灵感,使整个团队从导演到演员,却陷入了一种必须依靠临场发挥“为自己找戏”的创作状态。

  整场演出果然非常成功。当“刘三姐 ”优美的歌声飘荡在教堂内外,观众们以及台上的演员们无不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之中,似乎连剧情也被这种特殊的氛围融化了。美丽的歌仙刘三姐是地地道道的天使,当年,张艺谋为他的《印象刘三姐》选择舞台的时候,在桂林阳朔漓江水岸曾激动万分地大喊道:这是上帝留下的最后的舞台。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这里难道不也是上帝预留给刘三姐的舞台吗?

  除了整体的表演激情,那个并不规则的舞台变成了一个立体感特别强烈的舞台;洁白的大色调,与刘三姐艺术团在美国首场演出时的黑色色调形成反差,但同样地将刘三姐剧艺术本真所具备的一种非常的纯粹凸现在舞台上,显示出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天使降临,和歌而至,上帝总是最善于让人们看到最美的,观众们被震撼了。演出结束,人们涌上舞台争相与美丽天使留影。一位蓝眼金发的美国小伙在台上竟用只有求爱才用的跪姿将鲜花送给刘三姐的扮演者王予嘉。教堂的大主持李志坚牧师看完演出后非常高兴和兴奋,他不仅给演员们准备了丰盛的夜宵,而且还特地送给每个演员一本袖珍本精装的《圣经》,他说,如果说刘三姐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那么我送的这部书,则是一本关于人类与上帝永恒的爱情的书,圣经与刘三姐,真是太有意思了!

  来到美国我们才知道,实际上包括美国华人在内,大部分美国人并不了解刘三姐,没有听到过刘三姐,他们只是因为或是认为这是来自东方古国的吟唱,但他们没有想到这声音是如此优美;他们只知道是来自大洋彼岸的一个传奇故事、却没料到这故事竟如此动人,他们只认定刘三姐是一场舞台艺术表演,却没想到这场演出是如此让他们震撼。每场演出之后,他们异口同声地盛赞刘三姐是他们看到国内艺术团在美演中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演出之后都久久地滞留在舞台上不愿离去——他们的反应和表情证明了刘三姐的魅力所在。

  集聚新动力 让刘三姐的歌声传遍世界

  刘三姐不仅是壮族千年的歌仙和歌星,而且是壮族的自由女神和美神。她的美丽连同她优美的歌声,倾倒了一代代崇尚自由、追求真善美的人们。也因此,刘三姐的故事以极为经典的结构被传颂了千年。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被推向了舞台,广西彩调也因此企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后来,它被搬上了电影银幕,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以至于中国内地50年代生的人,几乎没有谁没看过广西彩调剧《刘三姐》,没听过刘三姐的歌声。

  刘三姐为自由而歌唱、为自由而抗争的主题,有着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深刻的、全人类与共的普世内涵,这一品牌价值特征决定了它注定是属于全世界的。

  我们的确是多么想一步就登上全世界最豪华的舞台,登上百老汇的舞台,在百老汇最著名的剧场里上演我们的《刘三姐》,在西方主流社会贵族中引起巨大的反响。但反过来想,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在最豪华的剧场里上演,我们究竟还有没有可能有一种品格回到民间去,在简陋的校园、广场和民间舞台上为平民和学生演出?百老汇名剧的奇迹史也告诉我们,更多的成功演出及剧目,一般的都是在美国各地巡演成功后,才能在百老汇立足,并借助百老汇的品牌使其赢得世界性的大市场。

  实际上,刘三姐剧团这次登陆美国进行文化交流,正是刘三姐艺术品牌最终进入百老汇这个西方商演市场中心地带的前奏曲,或者说是《刘三姐》挺进欧美市场的一条迂回线路,或者说是一种更为大众化的线路,更准确地说,是走由“各地城镇”然后通往核心地带纽约曼哈顿百老汇44街至53街,或者是百老汇的41街和56街的乡村包围城市的民间道路。当然,这条道路充满了不尽人意的艰辛,非常地苦人心志,非常地劳人筋骨。但往往这种民间的文化激情才是最恒定的文化激情,民间的文化动力是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最基本的动力,民间文化力量的成长是社会文化进步最重要的坐标。民间文化方式一旦主流化,它将成为全民性的福祉。但是,民间的文化方式最忌“阔气”,最讲实在,这是与官方方式最根本的差别。如果我们不是带着“市场、市场、成本、成本”而是带着别人接待甚至工作环节上“要阔”、要如何如何…… 就有可能在一场市场拼搏中首先输掉一种品质、一种机遇、一种气度、一种激情,最后输掉的还是市场。从策略上讲,我们的确可以选择在美国的中西部再走一段,最后进入百老汇。

  《刘三姐》在美国的确是获得了成功,当然,这仅仅是开始,但这一开始性的成功足以说明这位千年歌仙和千年歌星巨大的魅力和它所具备的人类性的共鸣、普世的人格魅力。《刘三姐》应该进入世界当代艺术品牌的行列。

  在通往以百老汇作为舞台和市场象征的道路上,它需要的付出和智慧还很多,但它毕竟是目前国内具备走向这一目标品质为数不多品牌。况且,我们已走出了第一步。同时,可以肯定的是,《刘三姐》在美是有相当大的市场基础的。

  让刘三姐的歌声传遍世界,这已经是看得到的希望。(彭洋)

Thursday, November 5, 2009

一面之词 zz

一面之词

胡平

香港 明镜出版社 1999年

题词:

给我的儿子 胡畔
女儿 胡念



自序


十年前,我在台北圆神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哲思手扎>,这本<一面之词>可算其姊妹篇。

其实,我先前给那本<哲思手扎>取的书名就是<一面之词>,是出版社给它改名为<哲思手扎>。也好,这倒省得我再为新书命名而费心了。

我不怕写文章,但是怕取名字。我取的名字通常都太平铺直叙,不过,<一面之词>却是我的神来之笔。八六年夏秋之交,几位搞哲学的朋友不约而同地都写了若干随笔随感一类的东西,大家商量好出一套名为<随感录>的丛书。我交出我的那部<一面之词>手稿,内容另当别论,书名则受到朋友们的一致称赞。八八年,<随感录>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那时已到了美国,因为当上“反动组织”中国民联的主席,被中共当局剥夺了在国内发表作品的资格。于是,我那部书稿又经由当时在北美<世界日报>工作的薛晓光女士交给了台北的圆神出版社。

眼下这本<一面之词>收入语录四百条,都是我在这几年间断断续续写成的,大部份曾刊登于<中国之春>和<北京之春>。有两位来自国内的朋友读后很喜欢,打算删掉其中敏感段落,替我造一笔名在国内出书,事后未见下文。估计是因为这些文字既在海外发表过,要瞒过当局也不容易。

趁着这次结集出版,我对写成的文字又作了少许的修改。妻子王艾照例提供了不少中肯的建议,校友徐培更对一些段落与我逐字逐句地切磋推敲。我把四百条语录大致按内容分成十个专题,这样或许使读者感到更方便。

两相对照,我觉得这本<一面之词>要比那本<哲思手扎>略胜一筹,但不知读者以为如何。

胡平

1997年12月31日

于纽约雷歌公园


一面之词


目录

自序
一 古代与现代
二 思考与行动
三 感性与理性
四 品性与德性
五 人生与际遇
六 艺术与写作
七 压制与抗争
八 权力与权利
九 世态与心态
十 反论与悖论



一 古代与现代
1
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最大区别在于: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切成就归于祖先;
在现代中国,人们把一切挫败归于祖先。
2
如果你既不满于真实又不屑于虚构,你就会成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
3
古人说,知耻近乎勇。有些现代人把它倒了过来。如今,人们常常把不知羞耻称为勇敢。
4
前人回首往事,常以不曾逾越规矩为荣。
今人回首往事,常以不曾逾越规矩为憾。
5
古人之惑在于所见所闻太少,
今人之惑在于所见所闻太多。
6
和“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老话相反,现代妇女是回到家中面对丈夫时才卸妆。
7
由于没时间,现代人一般都爱读短文章。
由于没时间,现代人一般文章都写得长。
8
印刷机的发明,开始了文人写历史的历史。电视机的发明结束了它。
9
古代书太少,所以,老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读书。
现代书太多,所以,老师的责任就成了教学生读什么书。
10
诚然,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任何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这绝不等于说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所谓历史,不多不少,正是一切人的意志的总和。
11
享受文明不一定使我们成为文明。正象吃蟹肉不一定就变成螃蟹一样。
12
这不是没有英雄的时代。这只是不把英雄当作英雄的时代,因此,这正是英雄尤其是英雄的时代。
13
由于汉字的繁难和刻竹简的劳累,所以先秦诸子的文章都相当精练。随着书写的简化和印刷术的发达,精练的文体越来越少见。
14
现代人的旅游,不是为了发现他不知道的景物,而是为了证实他早已知道的景物,所以,现代人旅游的愿望大而乐趣小。
15
没有人愿意割断过去,因为那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死亡——一般的死亡是割断未来。
16
不要从报纸上了解世界,它充其量只是了解世界的索引。
17
人要一夜成名,过去靠科举,现在靠媒体。
18
当代世界,对平凡者而言是喜剧,对自命不凡者而言是悲剧。
19
传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指导。因为有许多事情,倘非要自己弄明白后再去做,就为时太晚了。
20
如今,人人都说,倘若鲁迅还活着,必然会被打成右派;可是,死了的鲁迅却曾被用作打右派的棍子,难道那全是偶然?
21
历史常常比现实更现实,因为现实常常比历史还历史。
22
“无产者”和“贵族”是两个矛盾的概念。说“无产者贵族”好比说“圆形的方”。
历史上不乏无产者获得权势而成为贵族的先例。一般来说,他们在获得贵族的地位后立即就注意学习先前贵族的言行举止,接过那一套贵族的文化,于是他们就逐渐地变成了贵族而不再是无产者。
然而,共产党的统治,至少是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却造就了一批可以称之为“无产者贵族”的人。他们声称自己身居高位而不改本色。曾经一度,人们指望这批人能够一身而兼具“无产者”与“贵族”两者的长处。不幸的是,放眼望去,只见更多的倒是这二者的恶性综合:他们业已失去了无产者的朴实而只留下了它的粗野,他们没有学得贵族的高雅而只学得了它的骄横。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具有自己的文化遗产,哪怕他们仅只是漂亮的服饰,文雅的措辞,甚至不过是某种有闲又有趣的游艺。行将就木的“无产者贵族”们,你们又会留下些什么东西呢?
23
人人都在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区别只在于吸取什么教训。
24
大禹治水完工后,又逢总统大选,大禹意欲连选连任,不料遭到许多人的攻击。攻击者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象这样老婆孩子都不顾的人,难道还会顾我们大家吗?”
25
对历史上的独裁者表示崇拜往往是出于幼稚可笑的角色认同。你崇拜独裁者,是因为你把自己想象成独裁者或独裁者的宠臣。为什么不把自己想象成独裁者治下的牺牲者呢?老实说,后者的可能性大得多。
26
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下里巴人,和者盖众,古今皆然。所不同者,在过去,下里巴人虽不知欣赏阳春白雪,但尚知对之表示敬意;在现代,则反客为主,不但不理睬你,甚至公然嘲笑你了。
27
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其实未必,因为失败者也能写历史。但历史肯定是活人写的,死人不可能写历史。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偏偏是那些死人最多的历史悲剧往往只留下很少历史记载的原因:因为那些最有资格的见证者们都默默地长眠于九泉之下了。
28
历史不会被遗忘,但是会褪色。我们并不曾失去往事的记忆,我们失去的是当年的激情。
29
和古人相比,今人成家晚,立业晚,事事都晚,因此,身为现代人,你必须死得晚。
30
当代中国人的悲喜剧在于:我们生活的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是在每一个时代,大多数人都以为那是变不了的,是不会变的,所以他们总是拼命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这样,在下一个时代到来时,他们又无法适应了,于是他们只好再改变自己。照理说,在经过了如此频繁的变来变去之后,一般人总该有自己的某种主见了。可惜不然。君不见在今日之中国,许多人不是又在努力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时代吗?因为他们以为,现在这个时代是不会再变的了。
31
新闻是历史的泡沫,历史是新闻的沉淀。
32
战争,在古代是艺术,在现代是技术。
33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儿女孝敬父母;现代的家庭,父母孝敬儿女。
作为儿女,我们仍然很传统;作为父母,我们已经太现代。
34
谁能说清楚,究竟是历史还是历史书对后人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35
人们用两种方式书写历史:一是行为,一是文字。当代中国历史的困境在于,我们有着相当丰富的英雄行为,但却只有相当贫乏的文字记录。多年以来,中国的异议人士,少有几个不是靠着中共当局的反宣传和海外记者的抢新闻而出名的。我们没有自己书写的历史,这意味着我们没有自己确定的坐标。这种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挖掘被专制者刻意埋没的真实,重视戏剧性场面背后的努力,我们必须要有自己书写的历史。
36
让人类不至对自己灰心的一点是,历史不是不重复,而是它毕竟也有不重复的时候。
37
如果有来世,就该有前世;
既然无前世,所以无来世。
38
时间——世上唯一不能储存的东西。
39
造物主为了保护其他生物不遭侵犯,所以把其他有生物的星球都安置在人类达不到的地方。
40
任何人都会发布预言。那些在预言不兑现时仍能作出头头是道的解释的人,我们称之为预言家。

二 思考与行动

1
真理从不发愁没人讲出来,它只发愁没人听进去。
2
失败与成功同属罕见,因为它们都只属于肯上进的人。
3
思考,不是无声的独白,而是无声的对话。因此,在那些缺少真正对话的地方,人们的思考能力常常是很弱的。
4
一个要成功伟大事业的人,必须克服四道障碍:在第一阶段,他不要因为众人的夸奖而沾沾自喜;在第二阶段,他不要因为众人的责难而怒气冲冲;在第三阶段,他不要因为众人的冷漠而心灰意懒;在第四阶段,他不要因为众人的崇拜而忘乎所以。
5
人世间最有趣的分工是“说大话”与“做大事”的分工。我们似乎并不要求说大话者都要做成大事,以至于到头来我们竟会认为,说大话本身就是做大事。
6
聪明人既是举棋不定,无怪乎傻瓜决定一切。
7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作成好饭菜而在于养成好胃口。
8
对每一个人而言,最理想的事业应当是下述三者的结合:
从道义上,你相信它是你应该做的;
从才力上,你认为它是你适宜做的;
从兴趣上,你觉得它是你乐意做的。
9
成功=奋斗+运气。
一向运气好而轻易成功的人常常不承认自己有运气,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奋斗。
长期奋斗而终于成功的人却很承认运气的作用,因为他们深知光靠奋斗还是不够的。
10
爱惜羽毛的鸟飞不了太高。
一个人过分在意自己的外在名声,固然可以免于大恶,恐怕也难于至善。
11
大事不糊涂常常是以小事糊涂为代价的。
反之亦然。
12
从不受骗的人往往不是由于头脑太精明,而是由于心地太阴暗。
总是受骗的人往往不是由于心地太善良,而是由于头脑太蠢笨。
13
想要上台讲话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有话;
一种是想讲。
14
当专家并不难,只要你成年累月专做一件事,然而一般人就是没有这份耐性。
15
任何享受都不可能是工作,但有些工作却可以是一种享受。
16
照老师做的去做,你将来会成个老师。
照老师说的去做,你将来会成个圣人。
17
人类有许多虚妄的理想。有些因为从来没有实现过,所以至今魅力不衰;有些正因为得到实现,其被忽略、被掩盖的种种弊端一下字暴露无遗,反倒一蹶不振,彻底破产。这大约是人类思想史、社会史和政治史上最引人深思的一个现象。
18
人真是语词的动物。天下许多坏事,只要顶上一个好名称便可畅行无阻。
19
当坏人比当好人容易多了。当好人必须永远不做坏事,当坏人不妨有时也做做好事。
当有些人对我们说某坏人其实不见得是坏人,因为他也做过几件好事时;我要反问的是:难道你见过永远做坏事的坏人吗?
同理,诚实者意味着从不说谎,说谎者却不意味着从不诚实。
20
世有好学生而后有好老师。好老师常有而好学生不常有。好老师并不成就好学生,好学生才成就好老师。
21
看一个人做什么,我们能了解到他的一半;
看一个人不做什么,我们能了解到他的另一半。
22
在揭示一个人的人格时,语词可以是最弱的证据,也可以是最强的证据。它是最弱的,因为说假话、说大话是那么的容易;它是最强的,因为在某些特定的境遇下,一个人说什么、如何说、多说几句还是少说几句,当下就决定了他全部的命运。此时此地,语词即其人。
23
事实不一定能胜过雄辩,因为天下并没有赤裸裸的事实。事实总需要解释,而如何解释则照例是雄辩的事。
24
导致失败的原因很多,害怕失败肯定是其中一条。
只有不怕失败,你才有可能成功。
25
谁说事实胜于雄辩?我就更相信雄辩而不大相信事实。因为事实可以伪造,雄辩却不能。
26
一般来说,希望导致信仰,但是太深的希望会导致信仰成为不可能。我太希望有上帝了,所以我很难相信有上帝。
27
忍者的画像:闭上眼睛,竖起耳朵。
28
成功之后必有无聊,使你怀疑成功是否实在。失败则永远真实可靠。
29
和聪明人对话的最大好处是,你会发现你自己也很聪明。
30
理性地争论政治问题应该就事论事。我们应该根据对方的论点论据进行争辩。追究别人的动机或背景,这对于了解一个人是有用的,但对于了解一个问题却是多余的。如果我们在讨论问题时总是把对问题的看法和对人的看法混在一起,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31
时髦向来是由不赶时髦的人创造出来的。
32
我们应当追求公平的制度,我们不可奢望公平的人生。
33
失败,是你没有做到你应该做到的;
挫折,是你没有得到你应该得到的。
34
许多人说,满腹经纶不求人知才是最值得称道的;但问题是,这种人又怎么能让我们知道呢?
35
想当年,我们都信仰过毛泽东,但是我们的信仰往往不是批判性思考的产物,而是我们不曾怀疑。不曾怀疑的原因是我们下意识地知道怀疑会招致可怕的后果。也就是说,我们由于不敢怀疑而不去怀疑,由于不去怀疑而没有怀疑,到头来连我们自己都以为我们真是百分之百的信仰了。
36
真理必须面向公众。你不能对光说:“只照你自己。”
37
成功是成功之母。
38
万事开头难,结尾更难。
39
唯思考方可万全,是行动便有取舍。
40
惩罚,可以止恶行,不足以止恶念。
奖励,可以增善举,未必能增善心。


三 感性与理性

1
老话说,国法不外人情。确切地说,国法是不讲人情的人情。
2
母爱始于自觉怀胎,父爱始于婴儿出世。
感情的基础是感觉。
3
初恋是友谊,但多一层性的吸引。
初恋是爱情,但少一层性的自觉。
4
自以为永恒的爱情未必都是永恒。
毫无永恒感的爱情想必不是爱情。
5
有句话叫“无欲则刚”。这话完全讲反了。无欲则无所谓刚不刚。如果柳下惠是天阉或是同性恋,“坐怀不乱”还有什么可称道的呢?有欲望才谈得上有诱惑,有诱惑才谈得上刚不刚。
6
当诤友并不难,难的是你诤了之后别人还把你当作友。
7
孤独和孤独感并不是一回事。孤独是一种存在状态,孤独感是一种心理状态。最深刻的孤独感往往不是产生于离群索居,而是产生于喧闹的人群。“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最深刻的孤独感是:当你生活在喧闹的人群之中却又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8
没有所谓“集体的羞耻”。譬如,当一个中国人说他生为中国人而感到丢脸时,他其实是在怪别的中国人给他丢了脸。这与其说是责己,不如说是责人。
9
热情和理性并不是冤家而是朋友。那些看上去热情有余、理性不足的人其实往往也缺少热情,缺少深刻的、持续的热情。
10
在推卸责任时,列举的理由越多,说服的力量越小。
11
离婚既是自我的部分死亡,又是自我的一次新生。是苦是乐,端看二者比例而定。
12
恐惧多半是面目模糊的。如果你有勇气正视它,仔细看清它的面目,那恐惧就不如先前一般恐惧了。无怪乎罗斯福要说“最大的恐惧是恐惧自身”。
13
一般人只知道,在任何争端中,有利害牵涉的人不容易公正。他们不知道,那些全无利害关系的人却可能更不公正。
14
在这个世界上,做男人要比做女人难。生而为男人,他必须从事更多的工作,经历更强的竞争,肩负更重的责任,承受更大的风险。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难道迄今为止的历史不都是男人为主体的舞台?的确如此。但唯其如此,每一个男人才更不可能指望得到什么优待。最后,有人会反问:为什么我们从来只听到有女人抱怨自己生而为女人,却听不到男人类似的抱怨?殊不知这正是做男人的最难之处,为了不被嘲笑,他甚至不能抱怨。
15
有关男人的标准太高,所以男人唯恐别人说他还不够男人。
有关女人的标准太低,所以女人唯恐别人说她只是个女人。
16
对男人,婚姻常常是地位的结果。
对女人,地位常常是婚姻的结果。
17
人们常常需要为自己树立敌人,为的是给心中的种种恶意提供一个堂皇的发泄口。
18
猫忠于房子,狗忠于主子。你可以要求一个人既是房子又是主子,但你不能要求一个人既是狗又是猫。
19
有两种政敌:一种是因为反对你的观点而反对你,一种是因为反对你而反对你的观点。
20
如果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说,讲真话不会吃亏,那么,将来他们就会根据会不会吃亏来决定要不要讲真话。
21
真正的宽容是很不容易的。当你对某件事热情执着时,你往往很难宽容;在你轻易表示宽容的地方,往往是由于你对那件事根本无动于衷。
22
孤独感是人生之盐——既不可太少,又不可太多。
是故,少年人玩味孤独,中年人排遣孤独,老年人逃避孤独。
23
孤独是主动的孤立。
孤立是被动的孤独。
24
逃兵的逻辑是:战场太危险,打死我也不去。
25
谣言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人相信而是让人疑惑。
26
与其说谣言止于智者,不如说谣言止于贤者。因为传遥不传谣,与其说取决于判断力的高下,不如说取决于责任心的强弱。
27
没有理解,焉有谅解?
没有直道,何来恕道?
28
天才是一种强迫症。得了这种病的人必须去做他要做的事情,想不做都不行。
29
除了纯动物性的感官快乐外,凡略带精神性的、人性的感受,包括审美,都离不开他人的分享或参与。连孤芳自赏的心理也需要他人的介入。什么是孤芳自赏?孤芳自赏就是你坚持一种与众不同的追求,别人不理解、不以为然,别人向你投来惊讶、好奇、不满乃至憎恶的眼光。恰恰是这些未必令人愉快的种种眼光,才使你有了孤芳自赏的自怜又自傲的感受。阮籍对他瞧不起的人翻白眼。如果没有这号人走近你的身旁,你把白眼翻给谁看?如果别人根本没有察觉到你的白眼,你翻了又有什么用?
30
婚姻很难单靠爱情来维持;
倒是爱情常常要靠婚姻来维持。
31
众所周知,原谅敌人常常比原谅朋友更容易;因为我们和敌人的矛盾主要是公事公办式的,而我们和朋友的矛盾却主要是个人性的。
32
动物保护主义者有两种,有的人是因为爱人而爱动物,有的人爱动物是因为恨人。
33
这个世界起码有一半人是迷信者,也许还更多。时代的变迁只是改变了迷信的对象,而迷信本身却依然如故。迷信者最渴望智慧。对迷信者而言,只有那些他们不理解的东西才算得上是智慧。这就是那些昏话胡话总是比清醒的话明白的话更有市场的原因。
34
会脸红的人是好人。
35
痛苦可以独自品尝,幸福必须与人分享。
如果没有别人和你一同快乐,你也就不会感到任何快乐。
36
作为感情,恨和爱都离不开和对象频繁的感性接触。我们很难恨那些我们平时接触不到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大暴君反而比小爪牙更不容易招致人们切肤之恨的原因。
37
任性只是虚假的强悍,因为它总是指向缺少强大反击力量的对象,或者是那些虽然强大但不会进行反击的对象;否则它从一开始就会陷入自我否定,从而也就不可能发展成一种习性。
38
倘若这个世界没有了敌人,只怕我们便会憎恨原来的友人;正如同我们的四周没有了友人,我们便会觉得那旧日的敌人也有几分可爱。
39
敌人可能是最好的朋友,因为他们最热衷于寻找我们的缺失,这就促使我们随时保持清醒。
同样的,有些朋友可能是最坏的敌人,因为他们太宠爱你因而太姑息你,到头来反而害了你毁了你。
40
葡萄只有一种,对葡萄的感觉至少有四种:
1、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
2、吃不着的葡萄格外甜,
3、不花钱的葡萄最好吃,
4、花了钱的葡萄才好吃。


四 品性与德性

1
有的人受不了牙痛去拔牙,有的人害怕拔牙而忍受牙痛。大致上讲,世间之人就这么两种。
2
乐观主义者多半有一副好心肠和一个坏记性。
3
当我们属于少数时,考验我们的信念和勇气。
当我们属于多数时,考验我们的公正和度量。
4
少有被欺者不先自欺也。
5
英雄行为有如浪花,只有在生活之流遇上岩石暗礁时才会发生。
6
锐意进取者常常无暇报复。
7
不老练的人的最大毛病不是稚嫩,而是故作老练。
8
你在孔雀开屏时偏偏只去看它的屁股,那不是孔雀有缺陷而是你自己没品味。
9
所谓高贵,不是一种外在的身分,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不是舆论加诸的荣誉,而是自己树立的目标;不是一个凝固的头衔,而是一种持续的追求。
10
传统社会有一套道德标准,现代社会也有一套道德标准。
或许,没有哪一套道德标准是绝对的坏。最坏的是从纯粹的利己出发而采取双重标准。
这就是社会在转型期间往往出现道德沦丧的基本原因。
11
强盗只是想抢东西并不是想杀人。强盗只是因为害怕别人告发才杀死目击者。人世间一切大的过错,几乎都是为了掩饰先前的一件过错、一件较小的过错而犯下的。
12
什么是完美?完美不是一种状态,完美是一个永恒的过程。那些终身不懈地追求完美的人就是完美的。
13
因为愚忠而送掉性命的自然也有,但大部分的愚忠却是自保之道,因而事实上这些人既不愚也不忠。
14
立志,就是下决心和自己过不去。
15
那些很不诚恳的人给别人的初次印象差不多都是很诚恳的。
16
谁不甘于平庸,谁就不再平庸。平庸不平庸,不仅要看状态,更要看趋势。
17
真正的勇士不一定喜欢冒险,他只是在危险到来时不退却而已。
18
不正经的人可恶,太正经的人可怕。
19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另一个意义是,改变信仰的内容是容易的,改变信仰的方式或态度却很难。一个极端主义者一辈子可以改变好几次信仰的主义,但始终不变的是那种极端的态度。一个具有开放态度的人,即使他信仰的是一套封闭的主义,他也仍能保持其心灵的开放。反之,一个心灵封闭的人,哪怕他信仰了一套开放的主义,他也不改其封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其说是在和不同的主义打交道,不如说是在和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性格打交道。
20
骄傲就是你觉得有很多人在羡慕地注视着你。
21
在这个充满危险与诱惑的世界上,意志薄弱等于缺德。
22
“有容乃大”固属应当,“有大乃容”似更常见,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也。
23
杀生或许只是出于需要,喜欢看杀生则是出于残忍。
24
有些人穷时还慷慨,富后反吝啬。这也难怪,因为由穷变富的过程常常就是改掉慷慨学会吝啬的过程。
25
其实,没有人妒忌美德,因为美德只关乎立志。人们妒忌有德者,他们妒忌的是美德带来的声誉而不是妒忌美德本身。
26
再没有比正义感和妒忌心更相反又更相似的了。正义感和妒忌心都是一股不平之气。正当的不平是正义感,不正当的不平是妒忌心。
27
嫉妒只有戴着假面出场才可能对被嫉妒者造成损伤。一旦假面脱落,那损伤就反过来指向嫉妒者自身。
28
健忘是弱者的生存之道。阿Q要象阿Q的样子活着,就离不开阿Q精神。
29
撒切尔夫人在论及批评时说道:“我一见到恶意中伤就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一旦别人对你进行个人攻击,那就表明他们在政治上已经理屈词穷了。”
这应是铁娘子的经验之谈。
30
一般人对流言蜚语总是半信半疑,所以,流言蜚语会使好人苦恼不已,而使坏人暗自庆幸。
31
沉沦并不总是痛苦的,事实上,只要你还感觉痛苦,那就说明你还没有沉沦。
32
不怨天尤人乃是一种极大的美德,也是一种极高的要求。在构成一颗刚毅的灵魂的诸多因素中,不诉苦肯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33
坦率与粗野,只有一线之隔。
34
真正的荣誉心并不排除成名欲,但与虚荣心不同的是,它始终把目光集中在伟大高尚的目标。它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有时,甚至甘愿默默无闻。
35
欺骗必定是隐瞒,隐瞒未必是欺骗。
36
才干,是我们给自己成功所作的解释。
运气,是我们给对手成功所作的解释。
37
与其名大于实,不如实大于名。
当然,不老实的人,不自信的人不这么想。
38
每个人都长了好几副面孔,它们都是真的。
39
那些声言对万事不认真的人,在金钱上照例是很认真的。
40
乐观主义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信念。

五 人生与际遇

1
孩童时代的好强、好奇、好动,哪怕我们仅只保存其中一项,到头来,我们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2
儿童并不象成人想象得那么快乐,
成人并不象儿童想象得那么成熟。
3
人生最大的失败不在于你没有得到你想得到的,而在于你没有去做你想做的。
在我看来,幸福的一生就是一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4
说“岁月如梭”、“岁月如流”都不够准确,因为岁月不是匀速运动。岁月是加速运动,如高山滚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只觉得时间越过越快。
5
一个人精神衰老的标志是:你觉得一切都不再新鲜。
6
“四十而不惑”的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应当知道自己适宜做什么,不适宜做什么。“不惑”是指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再困惑。
7
所谓中年危机,就是一个旅行者走了一半路,然后发现自己的干粮没带够。
8
人上了年纪的一个重要感触是,你发现你原来只是听说过的那些事情全在你周围的人们中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9
青年的确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没走到的人巴不得早点抵达,走过了的人个个舍不得离开。
10
儿童从故事中理解生活;
老人从生活中理解故事。
11
勤奋者从不认为自己勤奋,他们只是觉得别人比自己更懒惰而已。
12
人生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笨鸟要获胜,不必先飞,但要后停。
13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都不怎么样,大以后就更不用说了。
14
当你发现在你经常打交道的人群中,四周都是更年轻的面孔时,你不必为自己的年长而感伤,因为那至少证明你的心理还很年轻。
15
身体老不算老,心理老才算老。
心理不老不是不老,身体不老才是不老。
16
永恒的人生之迷,就是每代人都要苦思苦索,而最终不了了之的那些问题。
17
一个人倘在少年时是极度狂热的,在成年时就每每是玩世不恭的,在老年时就常常是贪得无厌的。
18
不少第一等的人才,辛苦工作一辈子,到头来却没能做出第一等的成就。原因就在于他们让第二等重要的事情占去了全部的时间。
这种人天生勤奋,绝不会虚度时光;这种人做事有原则,绝不会在无聊的事情上耗费精力;但是,他们却可能让大大小小的第二等重要的事情缠住了自己。今天有这篇文章要交差,明天有那个活动要应付,一日复一日,一桩复一桩,最后他才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了。
有志向、有才气做出头等重要工作的人,务必要学会约束自己。
19
父亲喜欢儿子象自己。
儿子未必喜欢自己象父亲。
20
成年不等于成熟。
成年人不过是多了些见识的小孩子。
21
在生活中,有些人是观众,有些人是演员。
观众与演员的区别在于,观众在任何时候都不是演员,演员在大部分时候也是观众。
22
年轻人每日每时都感觉到他周围的世界在扩充,所以他视人生为实在。
老年人每日每时都感觉到他熟悉的世界在消逝,所以他视人生为幻梦。
23
从二十五岁到五十五岁,女人希望于朋友的是,记住她的生日,忘掉她的年龄。
24
怎么可能指望着人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幸福不是一种物理状态,也不是一种生理状态。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且是一种相对的心理状态。幸福是和他人比较后的一种感觉。我们幸福,是因为别人比我们不幸:我们不幸,是因为别人比我们幸福。有不幸才有幸福,有幸福则必有不幸。所以不可能人人都幸福,正如同不可能人人都不幸。
25
也许,独生子女的许多社会问题将随着独生子女社会的出现而消失。因为独身子女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其独生而在于其独特,一旦他们不再独特,其问题也就多半不成其为问题了。
26
拉长生命的最简单的办法是熬夜。
27
信不信由你:一个新进作家写了一本书,获得巨大的成功;书的主题是“人生不需要成功”。
28
保持心理年轻的秘诀是:不要有长期固定的工作,不要在一个地方住得太久;如果可能的话,不要结婚;如果结了婚,不要有孩子。
29
不要说时间会减轻痛苦,死亡还会结束痛苦呢,你可愿意?
30
命运不同于遭遇。命运还包括了人对遭遇的反应。所以,有相同的遭遇,不等于有相同的命运。
31
二十岁时离家远行,你不想家家想你;
六十岁时离家远行,家不想你你想家。
32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从这句话的口气看,遗臭万年要比流芳百世容易些。做不成大好人,还有可能做成大坏蛋。说不定有些人就是想做大好人而未成才去做大坏蛋的。
33
“生活是沉重的!”——什么是轻松的呢?
“人老了真没意思!”——难道死了就更有意思么?
34
人生之难在于选择,选择之难在于把握自我,把握自我之难在于认清自己的气质秉赋,这常常要从认识自己的感觉入手。思想史家艾塞亚•伯林(Isaiah Berlin)讲过两个有趣的故事,颇具启示。
伯林出身于商人家庭。年轻时,伯林也曾考虑过长大后是否继承父业。一次,伯林参加了他父亲和同事们的午餐聚会,他发现他对别人讲的笑话就是笑不起来。“这可不好,”伯林意识到,“这说明我根本不是那个圈子的人。”于是他放弃了经商的考虑。
伯林起初专攻分析哲学,后来改行研究思想史。提起改行的缘由,伯林说,因为“纯哲学问题没法让我半夜睡不着觉”。
35
我们这代人的不幸在于,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恶,各种各样的恶,几乎所有的恶。有些恶原本是相反相克的,有此恶则必无彼恶,殊不料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却让我们全遇上了——虽说是在不同的阶段。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恶之后,心地善良者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有信仰,但也比任何时候都更难于保持信仰。
36
人生最大的悖论是,许多禁果总要在吃了以后才知道不该去吃。
37
我们未必能得其所值。
但我们应力求值其所得。
38
当运动员真是可怕的选择,因为那意味着一个人在二十五岁之前就度过了他生命的最高峰;以后的漫长岁月只能是每下愈况,这让人怎么受得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我有那份天赋,恐怕也忍不住跃跃欲试。
39
人生的困窘有如刻舟求剑:你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刻下了准确的记号,船却已经漂移到下一个地方去了。
宝贵的人生经验很少不是马后炮。
40
水不能被火烧干,火不能被水浇熄,这是人生很难获得但又必须获得的一种平衡。

六 写作与艺术

1
写自传应是最难之事:第一,你要使你做的事值得写;第二,你要使你写的书值得读。
2
写作是对完美的不断追求和对不完美的不断妥协。
3
人生只有一次,写作使它变成两次,但老是写作则可能使它减少为半次。
4
写作是人生的自我补偿。
5
对于我,写作不是挑起重担而是卸下重担。
6
用血水和泪水未必能写出最好的书。
真正的好书是用血水、泪水加上汗水和墨水写成的。
血水=苦难的经历
泪水=深刻的情感
汗水=勤奋的工作
墨水=精美的技巧
7
各种文学奖艺术奖,从来都无助于造就好作品,它只是有助于造就好销路而已。
8
一辈子征战沙场的人,讲起战争的故事来常常很平淡,象是聊家常——这不奇怪,因为他正是把征战当作平常。
从没上过战场的人,讲起战争的故事来常常很精彩,很能激起听众身临其境的想象——这也不奇怪,因为他自己本来就是凭想象。
9
单调无聊是一种最难描述的痛苦经验,因为它缺少内容。它的痛苦不在于那个境况,而在于那个境况的千万次重复。
没有历史的历史才是最可怕的历史。
10
文学无非两种:一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一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11
提高书籍的趣味性,以满足那些没兴趣读书者的需要。
12
大众文化,就是令大众安于为大众的文化。
13
出版技术的进步导致写作艺术的退步。
14
高明的宣传不是要说谎,它只不过是不说出另一部份真实。
15
什么是诗人?就是那些过了四十岁还写诗的人。
16
音象技术的发达强化了耳和眼,却弱化了脑和心。
17
没有不好的题材,只有不好的文字。
18
算命:一种有趣的智力游戏。
19
演员:通过成为别人,从而成为自己。
20
每一种谎言都透露了一种真实。
每一种掩饰都意味着一种显示。
21
小时候读书是出于好奇,
大以后读书是出于需要。
老了后读书是出于习惯。
22
大部分流行歌曲的特点是,它们从来不曾流行过。
23
人们厌恶谎言,回避真实;于是,他们就发明了小说。
24
作家的本事是写出人人意中有,人人笔下无;
思想家的本事是讲出人人有所感,人人无所知。
25
中国的山川是水墨画,
西洋的山川是油彩画。
26
传世之作未必畅销。它也许永远只有少量的读者,但这少量的读者永远不会断绝。世世代代,它都能为自己觅得知音。
畅销之作未必传世。因为它可能只是投合了多数人一时的口味。时过境迁,便再也无人问津了。
27
原先,摄影师的本事在于捕捉瞬间。录像机问世后,摄影师唯一要做的事,只剩下了把机子摆放在一个好位置。
28
写作不仅是表达,写作更是创造。不要等到灵感来了的时候才去写作,因为许多灵感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才产生的。
29
很多书是坏的,但好读书总是好的。
30
坊间出售的名言集,绝大部分是名人之言集。如果抹掉言者的名字,只怕它们就分文不值了。
31
悲剧之后常常是空虚,
喜剧之后免不了是无聊。
32
中国历来有诗国之称。在过去,每一个文人都是诗人。中国的语言文字天生是为了写诗用的;单音节、四声、平仄、方块、象形。人们很容易编制出各种各样的规则格律,从而创造出一种我们称之为诗的十分美妙的表达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来井井有条,既爽耳,又悦目。哪怕内容空空洞洞,单是这形式之美,就足以令人击节赞叹、爱不释手;再加上汉字的单音节词多,表意性强,一字多义,很可以造成简约、凝练、含蓄、朦胧,以及富于联想和暗示的效果。因此,不论你对中国文化有多么尖刻的批评,只要你精通中文,你就不能不对中国的诗推崇备至,引为自豪。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文人笔下,诗已经发展到泛滥成灾的程度。既然中国诗的形式如此之美,你几乎可以把任何东西都写成诗的形式,到头来很多诗已经不再是诗,也就是说,它们不再具有诗的意境和味道,只是徒然的具有诗的外型。另外,一种形式再好,也经不起千千万万的人反反复复的运用。无怪乎很多诗读起来毫无新鲜感,总让人觉得似层相识。这就造成了诗的危机。<易经>上有句话叫“穷则思变”。经毛泽东在五八年的一次借用,把“穷”字当成了贫穷困苦。其实,此处的“穷”本是指穷尽,指事物发展到了尽头。一部中国诗史,就是诗人们不断地旧曲新唱和形式上推陈出新的历史。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场新诗革命勃然而起。先是文字上的浅白,然后是形式上的解放,逐渐形成了一种和古体诗大不相同的所谓新诗。这当然也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平民主义的兴起有关。严格地讲,新诗的历史不过百年,但是它的演变速度却十分惊人。在新诗这个大标题下,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五花八门的东西。诗在形式上的充分解放引出了一个尴尬的后果,那就是诗似乎已经失去了形式。不少读者发出疑惑:是否所有的动辄分行断句的东西都可以算作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新诗在诞生之初,一度引起人们热烈的期盼,但日后的发展却很难不让人失望。这当然是个普遍现象,非独中国为然。在现代世界,诗已经失去了它作为文字艺术的皇冠的尊崇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可能,社会学的原因更多于美学的原因。不过对于中国的新诗而言,至少有一个原因是相当致命的。新诗失去了古诗的格律,它不再象古诗那样易读易记。毕竟,诗不同于论文,它不容许你硬着头皮再三研读之后才对它发生兴趣。好诗须有令人一见钟情且过目不忘的魅力。如今略有教养的中国人,谁不能脱口而出背诵一大堆唐诗宋词呢?然而,即便是诗的爱好者,甚至是新体诗人自己,他们能够烂熟于心、随口背出的新诗也寥寥可数——这还没把时间的淘汰考虑在内。仅此一点,新诗就注定了无法与古诗抗衡。古诗既是山穷水尽,新诗又不能柳暗花明,因而诗的前景很不乐观。在中国,诗还会存在,还会发展,还会不断地有人为之呕心沥血,只是,“诗国”的美称恐怕已经一去不返。
33
知名度,乃是知道你的名字的人的多寡程度,这和他们是否真正了解你并不相干。
内行的人评论你做的事情,外行的人谈论你的名字。
知名度,就是你的名字在外行人中间的流传程度。
34
一个人成为名人的标志是,无论他讲出何等的废话蠢话,报上都会给他登,
35
偏颇煽情的文字有如辛辣的食物,它在刺激起胃口的同时也败坏了胃口。
36
幽默好比溢洪道中的水,它只有在储存严肃的水库装不下的时候才会流出。
37
大部分中国神话都并不超越现实,它们无非是把现实从此世搬迁到彼世而已。
38
从假牙假肢,到人工心人工肾,借助于现代医学之力,人可以把自己身上的一切部件——只除开大脑——都更新替换而仍不失为自己。科学终于证明,所谓自我,无非是我的大脑而已。
我就是我的大脑。
39
前辈哲人的种种理论,常常免不了被修正、被淡忘的命运;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一种辩论和探究的风格。我们最需要学习的,还不是他们思想了些什么,而是学习应当如何去思想。
40
我们这代人的生活不是一部长篇小说,而是好几部互不关联的短篇。


七 压制与抗争

1
在最应该发生革命的时候,革命往往不会发生;革命常常发生在那以后。革命几乎总是父债子偿。
2
在暴力频仍的地方,与其说是那里的人们太热烈,不如说是那里的人们太冷漠。
当改革者决心诉诸暴力时,他们与其说是对统治者不抱幻想,不如说是对民众不抱幻想。
3
在每一个激进革命家的内心深处,无不隐藏着对芸芸众生的恨铁不成钢的强烈责怨和巨大失望。
4
动乱从来不是因为人们想动乱,动乱是因为人们想安定。过分地追求安定,由于它纵容了权力的骄横,压制了独立的精神,默许了世间的不公正,摧毁了人们对秩序的信心,从而使得动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5
说“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固然不错,说“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岂不是也有道理?
6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能成为政治领袖者,除去世袭的帝王外,不是贵族,就是流氓?因为贵族有现成的地位,流氓有自己的朋党,知识分子偏偏对知识分子最不买账。
7
自由民主,在先进国那里是一个过程,是经验积累的产物,其间有过多次的阶段性妥协,当事者双方并不是事先就自觉预见到后来的一切;而在后来者那里,自由民主往往呈现为一种现成的平面的模式。追求者一方既容易有一步到位的冲动,反对者一方又容易有防微杜渐的过敏。这就很可能导致政治的两极化。它使得必要的改革既来得太慢,又走得太快。
8
稳定或秩序,从来不是人类追求的唯一目标,它也不应该是唯一的目标;否则,我们人类就该在蜜蜂或蚂蚁面前自愧弗如了。
9
现今中共一批老人,天天在那里高喊“稳定”、“稳定”,然而正是这批人自己,年轻时都是反秩序的专家。如果他们当年是对的,那么他们现在就是错的;如果他们现在是对的,那么他们当年就错了。很可能是他们当年也错(太激进),现在也错(太保守),但绝不可能是他们当年也对,现在也对。
10
忍受压迫不算耻辱,接受压迫才算耻辱。
11
暴政蹂躏反抗者的躯体和顺从者的良心。
12
就人们反对极权统治的认识过程而言,一般来说,反贪官易,反皇帝难;反皇帝易,反制度难;反现实制度易,挣脱整个思想体系难;最后,也是最难的,莫过于克服多重谎言的弥天巨网,重建历史真实。
13
人民反抗专制,不输就是赢。
专制镇压人民,不赢就是输。
14
在共产制度下,持不同政见的反面不是无不同政见,而是无政见。
15
极端的爱国主义必然导致国际战争。
健全的爱国主义必须包括承认别人的爱国主义。
16
悲天悯人和愤世嫉俗是两种极易混淆但很不相同的东西。两者共同之处在于对自身优越的自觉体认,不同之处在于对他人的态度,确切地说,是对他人、对一般芸芸众生的弱点的不同态度。悲天悯人者和愤世嫉俗者对普通民众的弱点,他们的怯懦、庸俗、自私,都有着深刻的了解。悲天悯人者对这些弱点抱一种同情与谅解的态度。他们希望民众更崇高,但并不强求他们崇高,同时也接受他们的不够崇高。愤世嫉俗者则对民众的弱点更多地持一种否定乃至鄙视的态度。他们很难容忍普通民众的庸俗,恨不得强迫别人变得崇高。只要可能,他们就不惜采取各种强制手段对芸芸众生拔苗助长。激进革命家常常是愤世嫉俗多于悲天悯人。这也是革命为什么有时竟会导致专制的一个原因。
17
有人说,再坏的政府也胜过无政府。这等于说再坏的政府也不应该反对。好政府倒是可以反对的,因为好政府同意把和平反对纳入体制之内,纳入正当的秩序之中,因此,反对好政府没有使社会脱序的危险。越是坏政府才越是反对不得,越是不准许反对的政府才越是不应该反对。
18
太小的鱼,鱼网网不住;太大的鱼,鱼网网不下。反体制者无非这两类。
19
亨丁顿有言:人世间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不可以有自由而无秩序。
于是,有人回答说,让我们舍弃自由保持秩序。但是这并非对亨氏问题的回答,而是对亨氏问题的取消。因为解答亨氏问题的唯一思路应该是:我们如何才能建立有自由的秩序。
20
暴政酝酿动乱。相比于动乱,暴政似乎倒是一个较小的恶。于是,暴政自己就给自己找到了最方便的存在理由。
21
在极权统治下争取自由,好比挖凿隧道。在黑暗中,你常常弄不清楚已经推进了多远,还有多远才能凿通;于是,你可能焦虑,可能失望,甚至可能无意之间放下了手中的铁镐。这就需要培养起一种耐性,一种和消极忍受压制的那种耐性完全相反的耐性。在培养这种耐性的过程中,我们也就塑造了自由的民族精神。
22
许多人在总结中国民主事业的失败教训时,总是指责国人的自私懦弱。我不知道中国人是不是一定就比其他国家的人更自私更懦弱,我也不知道这种自私懦弱究竟是中国长期陷入专制的原因抑或是它的结果。从现实出发,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所谓的改造国民性,而是如何在给定的国民素质的基础上,致力于政治制度的转变。固然,自由的秘诀是勇敢,但我们毕竟不能指望人人都勇敢。在争取自由民主的运动中,我们不能指望民众都具有“不自由,毋宁死”的勇气,而应注重恰当的战略策略。归根结底,人类赢得自由的历史,并不是人性改造或人们的品质提升的历史,而是人类经验与人类理性成熟和发展的历史。
23
秩序是珍贵的,自由也是珍贵的。问题是,我们应该从秩序出发还是从自由出发?
从秩序出发,你很可能去压制自由,因为秩序并不逻辑地要求自由,因为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然而,从自由出发,你必须保全秩序,因为自由逻辑地要求秩序,因为无秩序也就无自由。
所以,我们不应该从秩序出发,我们应该从自由出发。
24
共产专制敌视知识,敌视知识分子,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共产专制本身乃是知识的产物,知识分子的产物。它是产生于人类知识的机体之内,又反过来吞噬这个机体本身的毒瘤。它是一种知识妄想取消其他一切知识、一部分知识分子妄想消灭其余一切知识分子的罪恶企图。
25
坐牢的痛苦在于其不可承受之重。
流亡的痛苦在于其不可承受之轻。
26
流亡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它能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观察角度去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古今中外,有多少伟大的事业是在放逐之中完成的!然而,流亡者又是那么地容易堕落,变成化石,变成戏子,变成梦幻家或变成恨世者。和一切非常状态一样,流亡生活会造就强者而打垮弱者。
27
天将降自由民主于一个民族,必先使它学会坚韧,学会顽强,学会不屈不挠的奋斗,学会默默无闻地做踏踏实实的工作。一个总是在狂热与消沉的两极摇摆的民族是注定得不到自由民主的; 即使它偶尔地、侥幸地得到了自由民主,它也会很快地、必然地失去它。我们必须投入长期的韧性的斗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出黑暗的低谷;也唯有如此,我们也才能提升我们自身。
28
对完美社会的憧憬,有如对永生不死的憧憬,看上去是人类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其实却是一个虚假的愿望。所谓虚假,不只是说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而且还是说它并非我们真正的愿望。
29
一个十全十美的社会状态是和人类的本性根本冲突的。一旦把人类置身于一个完美的社会之中,人类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叛。因为完美社会取消了不确定性,从而抹杀了自由意志的存在,所以人类会拒绝它。
30
亚当和夏娃不听上帝的话偷吃禁果,从此由天堂落入人间。
人之成为人,是从不听话开始的。
31
只有贫穷的国家才会实行共产制度。
只有实行共产制度的国家才会贫穷。
32
乌托邦社会能根治一切毛病,就是治不了无聊。
33
倘若一个民族最敬服悲剧英雄,那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它绝对是个不详之兆。一个悲剧的民族才会有那么多悲剧的英雄,而一个民族愈是片面地崇拜悲剧英雄,它的前途也就愈是充满悲剧。
34
有道义感的人在投入政治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他们在其中只看到道义而没看到政治。
35
应当区分持不同政见者和民主运动政治家。
持不同政见者的特点是他的简单性和纯洁性。作一个持不同政见者意味着始终坚持一种道义立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但政治是不同的,政治总需要妥协。对于政治家而言,重要的是赢得胜利。作为一个持不同政见者,他应当不怕孤立,“举国皆吾敌而不改其度”。然而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必须要有群众,他不能让自己孤立而必须孤立敌人。一个出色的持不同政见者未必是一个高明的民主运动政治家,但是,一个成功的民主运动政治家必然也是一个深刻的持不同政见者。
36
有两种英雄:一种是不怕死的英雄,一种是打胜仗的英雄。巴顿将军检阅部队,士兵高呼:“为祖国而死!”巴顿将军说:“不,我们打仗的目的不是要为我们的祖国而死,我们是要我们的敌人为他们的祖国而死。”
37
不少人以为毛泽东的过错在于他过度的“理想主义”,在于他忽略了人性的阴暗面,那刚好把事情弄反了。毛泽东改造人性的庞大计划,恰恰是借助于极端的“胡罗卜加大棒”手段。阻止毛泽东改造人性计划获得成功的基本因素不是人的自私、腐败,而是人的正义感、尊严感和自由意志。不是因为人太卑下,配不上他那套宏伟的理想;而是因为人太崇高,所以终究不能受制于他那套桎梏。共产制度的失败,从表面上看,似乎证明了人不可能变得那么高尚;但从深处看,其实它更是证明了人不可能变得那么下贱。如果我们只见其一不见其二,那么,我们不论是对人性还是对共产制度都还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认识层次上。
38
说政治是利益的争夺,理想呢?说政治是实力的较量,宽容呢?争夺利益,拼比实力,这是动物也会干并且一直在干的事。人类若想高出动物,实现更好的政治,总还需要些别样的东西。
39
希特勒早就发现,谎撒得越大越有人信,因为一般人会想,谁敢撒那么大的谎呢。
看上去相反而实际上相似的是,越大的罪恶越没有人信,因为一般人会想,那么大的罪恶,怎么可能呢。
40
昆德拉写到:“古老的革命的乌托邦,法西斯的或共产主义的:没有秘密的生活,其中公共生活与私生活混为一体。普洛东珍爱的超现实主义梦想:没有窗帘的房子,人们在众人眼皮底下生活。啊!透明的美!这一梦想唯一成功的实现:一个完全由警察控制的社会。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我讲到了这些:普罗扎卡,布拉格之春的重要人物,在一九六八年俄国入侵之后,变成一个受高度监视的人。他那时经常和另一个知名反对派雪尼教授往来,喜欢和他喝酒聊天。他们所有的谈话都被秘密录音,我怀疑两个朋友知道此事但毫不在乎。可是有一天,在一九七零年或是一九七一年,警察想破坏普罗扎卡的名声,把这些谈话用联播形式在电台上披露。从警察方面这是一个大胆的前所未有的举动,而且事实令人吃惊;它差一点儿成功;一下子,普罗扎卡已经名声败坏:因为,在知己之间,人们什么都说,说朋友坏话,说粗话,不正经,开低级玩笑,重复,用极端的东西震惊对方来开心,表露公开场合不能承认的异端思想,等等。当然,我们都有向普罗扎卡一样的行为,和知己在一起时,我们诋毁我们的朋友,说粗话;在私下与在公共场合不同是每一个人的最明显不过的经验,正是在这一经验上建立着个人的生活;奇怪的是,这种显而易见却仍然好象不被意识、不被承认,不断地被玻璃房子的抒情梦遮住,它很少作为一种应该被捍卫的价值而被理解。所以人们只是逐渐地(因而以更大的愤怒)意识到真正令人发指的并不是普罗扎卡放肆的话,而是对他的生活的强奸;他们意识到(仿佛是受到震撼)私生活与公共生活是本质上不同的两个世界,尊重这一不同是人作为自由人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分离这两个世界的帷幕不可触摸,摘除帷幕的人是罪犯。由于摘帷幕者服务于一个被憎恨的制度,这些人便一致被视为尤其令人鄙视的罪犯。”
切莫以为,昆德拉谴责的只是为共产制度服务的摘帷幕者;他对自由社会中出现的类似行为同样表示反对。昆德拉告诉我们:
“从这个布满麦克风的捷克斯洛伐克到了法国,我在一本杂志的头版看到了布莱尔(著名歌手)的一幅大照片,那时他的癌症已经恶化,在治病的医院门口他受到摄影记者的追逐,他用手遮住自己的脸。突然间,我感觉碰到了同样的恶,使我逃离自己国家的正是这个恶,普罗扎卡的谈话用广播发表与一个即将死去的歌手遮掩自己的面孔,这在我看来属于同一世界;我想,透露他人的隐私,一旦成为习惯和规则,便使我们进入了一个时代,它的最大的赌注:个人或脱生或消失。”
一位苏俄异议人士,逻辑学家、社会学家兼小说家的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指出:一个人在公开场合与私下场合的表现不同,这通常被视为虚伪,“但它并不只是虚伪,或者说,它常常不是虚伪。它也可能是良好教养的表现,那是一个人防止被侵犯的自卫性社会手段之一。它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离开了它,任何正常的人际关系都不可能存在。”这就是说,通常所谓的虚伪其实未必是虚伪,而那种“以虚伪的否定形式出现的虚伪”才是真正的虚伪,“加倍的虚伪”。

八 权力与权利

1
权力是有权者的语言。
语言是无权者的权力。
2
自由是个质的问题而不是个量的问题。小鸟是自由的,风筝是不自由的,哪怕风筝有时比小鸟飞得还高。
3
权力并不能使一个人变恶,它只不过提供方便和条件,使一个人原有的恶念变成恶行。
4
五十年代的中共严酷而不腐败。
八十年代的中共腐败而不严酷。
“六四”之后的中共既严酷又腐败。
5
其实没有什么“党天下”。整个共产党并没有在坐天下,只有一小批党的领导人在坐天下。共产党能用专制的办法治国,首先在于它用专制的办法治党。
6
当极权统治存在时,一般人困惑的是,这样的一种统治,怎么可能垮台?
当极权统治垮台后,一般人困惑的是,这样的一种统治,怎么还能存在?
7
共产极权制度当然是建立在一整套特殊制度之上,但我们必须懂得,那个驱使这套制度运行起来以造成极权统治状态的基本动力,实际上是不间断的政治迫害。一旦停止了政治迫害,这套制度就在无形中失灵了,瘫痪了,瓦解了。
8
公民的第一权利是言论自由;
公民的第一义务是自由言论。
9
有太多的人只愿和自由偷情而不肯和自由结婚。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自由在中国还没安家的原因。
10
民主的精髓是辩论而非票决。
宁可有辩论而无票决,不可有票决而无辩论。
11
辩论不是为了赢得对手而是为了赢得听众。
12
民主并非立足于多数必定正确的假定。共产专制才假定多数必定正确。共产党宣称它之所以赢得权力是因为它赢得了多数的支持;因此它代表着正确,因此它要垄断权力,压制来自少数的批评,禁止来自少数的挑战。与此相反,民主是建立在多数人也可能犯错误的假定之上,所以它要求保护少数并给予少数变成多数的机会。
13
阿克顿的名言“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蚀”,如今已是尽人皆知。但何谓“绝对的腐蚀”?“绝对的腐蚀”主要还不是指花天酒地玩女人;绝对权力的最大危险是,它会诱使掌权者把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全社会,以一个人的大脑取代亿万人的大脑,以一个人的自由否定所有人的自由,以一个人的理想消灭其它一切理想。于是,理想中的天国变成了现实中的地狱,理想主义者变成了最大的暴君。
14
对于“反政治的政治”,保持“不感兴趣的兴趣”;或者说,以积极的态度关心消极的自由。这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最起码的本份。
15
自由民主这套制度,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16
老子曰: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依我之见,此处的“为”最好当“目的”讲而不当“作为”讲。它是说,治理国家不要抱有特定的目的。没有特定的目的,其实也就兼顾到了一切目的。统治者不应把某种特定的目的强加给一切人。统治者的责任只在于提供一种秩序,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各自的目的。好比警察,警察只管执行交通规则,维持交通秩序。警察只管你怎样走不管你走哪里去;也就是说,你走哪里去都行。
17
自由无价,意义有二:一是说自由无比珍贵,一是说自由不花钱。譬如言论自由,那就是终止因言治罪,不管别人发表了什么不同政见,不要去抓,不要去镇压,这就够了。实现言论自由,不是要政府去做什么,而是要政府不去做什么。有所不为是天下最省力省钱之事。凭什么说这只有富国才做得到而穷国就做不到呢?
18
伏尔泰说两党制好比“两个醋气熏天的情夫在那里争献殷勤地侍奉同一个情妇”。我要补充的是,这个情妇非要有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德性不行。
19
自由社会的最大好处是它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但也正因为如此,它使得许多人常常感到挫折与沮丧。我们越是消除了个人发展的障碍,我们就越是剥夺了个人失败的借口,从而也就使得失败越是令人难以承受。
20
一致总是以牺牲不一致而得来的,所以,除非必要,不要追求一致。
21
尊严不是权力而是权利。尊严不是优越感而是平等感。尊严不在于你能支配别人,而在于没有别人能支配你。
22
绝对的权力令人腐败,绝对的无权也令人腐败,因为两者都容易使人相信权力就是一切。
23
医生的重要性在于使自己的存在变得不重要。警察也是如此。政治家尤其应该如此。
24
谁说暴君不喜欢听真话呢?他只是不喜欢讲真话的人。
25
过去,共产党要我们把毛泽东奉为神,因此对他的指示必须绝对服从。
如今,共产党又要我们把毛泽东当作人,因此对他的过错必须多加原谅。
这真是太惬意了:毛享有神的权力,但只负人的责任。天下的便宜事都让他占完了。
26
传统专制下的书报检查好比屠婴。
极权专制下的书报检查好比避孕。
27
改革前的红色中国是<一九八四>。
改革后的红色中国象<动物农场>。
28
共产党坚称,党犯了错误党自己能纠正。这就是说,党的错误只能由党自己来纠正,党不允许别人起来纠正。
30
毛泽东说,要善于团结大多数,特别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同志。
这就是说,对那些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对了的同志决不要团结。
31
艺术是个性化的,科学是非个性化的,政治既是两者又两者都不是。
32
一个压制人才的制度常常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那就是,它使得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认为是生不逢时的人才。
33
有人说,倘若没有周恩来,毛泽东还不知会“左”到哪步田地。
但问题在于,如果没有周恩来,毛泽东是否还能“左”得下去?
34
让所有站头排的大人物都强制隐居三个月,再让第二排的人去顶替他们的空缺。这样你就会发现,究竟谁的重要性是在于他自身,谁的重要性只在于他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35
权势崇拜原本出于恐惧,因此它的反面不是愤慨,而是轻蔑。对权势崇拜者而言,揭露暴君的凶狠残酷,人莫予毒,往往并不足以撼动他们的崇拜,因为那常常是他们崇拜的原因。然而,指出暴君的庸俗粗鄙,无聊窝囊,这却是权势崇拜者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了。
36
假如你觉得由外国人来关心中国人的人权似乎不那么体面,而且其用心也有些可疑;很好,那你就该自己起来为同胞的人权而战。
37
在中共心目中,何谓西方友好人士?何谓西方敌对人士?
凡认为西方人享有的人权民主,中国人也应该享有,因而对中共压制人权民主的做法表示不满的西方人,即敌对人士。
凡认为西方人享有的人权民主,中国人不配享有,因而对中共压制人权民主的做法大表赞赏的西方人,即友好人士。
38
古今中外的大暴君差不多都是既做过大好事也做过大坏事,因此一般人在评价时便觉得很困难。殊不知大暴君之所以能做下大坏事恰恰是因为他们曾经做过大好事,所以才积累起足够的资源和威望能去做出别人做不到的大坏事。
39
给别人奋斗泼冷水的人,往往不是从不奋斗的人,而是那些自己曾经奋斗过、但没有成功、然后放弃了奋斗的人。
40
容忍容忍,
不容忍不容忍。

九 世态与心态

1
当今中国最流行的是什么主义?答:犬儒主义(Cynicism)。
欧文•豪指出极权主义有三个阶段:(一)乌托邦,令人心醉神迷的天堂理想,它诱发了狂热,而狂热则导致了(二)大规模的恐怖和人间地狱;然后,狂热与恐怖被耗尽,于是,(三)人们变得玩世不恭,“看透一切”,政治冷感即犬儒主义。
我以为极权主义有四个阶段,在狂热与恐怖之后是觉醒与反抗,在反抗失败之后才会堕入犬儒。极权统治靠人们的狂热而建立,靠人们的冷漠而维持。正当极权统治由于人们的反抗而摇摇欲坠之际,人们却由于沮丧而中止了反抗,并反过来嘲笑热情,嘲笑理想。这就是一个理论上不该存在的政权在实际上还能存在下去的原因。这就是“六四”后中国的现状。
2
多了世故的园滑,少了正义的冲动,一个人就成了犬儒。
3
肯思考的人才会变成犬儒,变成犬儒后你就可以不再思考。
4
犬儒的口头禅:“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教皇有几个师?”“真理值多少钱?”“自由能当饭吃吗?”
5
当强权在欺侮弱小时,犬儒的态度是:“都不是好东西,我谁也不帮。”
6
犬儒不分善恶,但他不一定是不知善恶。犬儒是知善而不善善,知恶而不恶恶。
7
犬儒不进行积极的抗争,犬儒只是消极的嘲讽,但权势是不在乎嘲讽的,“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8
犬儒本来未必全是势利,但是他既然抹杀了善恶是非,结果到头来就只剩下了势利。
9
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中间只有不显眼的一小步。
10
犬儒病:气血亏虚,中年后易得此病。
11
世故意味着发达的头脑和萎缩的良心。
12
以教条主义起始者,多半以虚无主义告终。
13
马克思主义以它的理想主义赢得众多真诚的信徒,然后以它的犬儒主义毁掉这些信徒的真诚。正象火以光亮吸引飞蛾,然后以它的热烧死飞蛾。
14
年轻人变成犬儒实在是最可悲之事,他们还不曾追求,就已然放弃;他们还没有长成,就已经衰老;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就什么都不相信了。
15
犬儒不只是失望,犬儒是放弃希望,并转而嘲笑希望。
16
犬儒主义者未免太自卑了,他们不相信个人有改变现实的力量。犬儒主义者又未免太自大了,他们以为只有他们才对现实感到不满。
17
专制的目的是把人变成犬儒,而犬儒却以为只有他们才看透了专制。
18
极端主义看上去是犬儒主义的死对头,其实不然。在每一个极端主义的内心深处,无不隐藏着深刻的犬儒主义。
19
犬儒很有些象道家,原本是积极的消极,后来却变成消极的消极。
20
犬儒主义是循环论证的自我实现的悲观主义:犬儒主义不相信理想可以实现,所以他不去为理想而努力,所以理想就不会实现,所以他就更不相信,所以就更不努力,所以就更不相信,所以...所以...。
21
暴政需要为自己的残暴找出一种合理化的解释,人民也需要为自己的屈从找出一种合理化的辩护。
22
都说人类社会是有机体。此话也对也不对。无孔不入的商品交换,无远弗届的信息交流,早把世界联成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但是,人类社会又并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有机体:眼睛里落入一颗细微的砂粒,牙齿里长了一个小小的洞穴,内脏中混进了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病菌,你就会全身不自在;然而在人类社会呢,当一些人遭枪杀,一些人受酷刑,一些人被监禁,其余的人未必都有切肤之痛。这就是为什么罪恶可以发生以及并不都能得到及时的制止的一个原因。
23
墨子主张摩顶旋踵以利天下,杨朱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在这救世与遁世之间,对于许许多多的平凡者而言,至少我们应该做到“拔一毛而利天下”。人权的保障,自由的确立,民主的建设,法治的实行,离不开英雄的献身;同样地,它也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人基于正义感而做出普普通通的事情,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24
我们都有一颗良心,良心总是在寻求安宁;但是,除非我们敢于正视这个不安宁的世界,否则,我们的良心永不会真正的安宁。
25
许多人只知道勇气是胜利的前提,他们不知道勇气其实也是胜利的结果。当士气由于失败而陷入沮丧时,唯有成功才能使士气重新振作;哪怕是微小的胜利,只要它在数量上持续积累,都会对士气的恢复产生莫大的作用。
26
冷漠不是罪恶,但它是一切罪恶存在的条件。
27
我越来越相信,实现自由的强大杠杆是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实现自由,意味着要保护少数。少数既然是少数,他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自己保护自己,他们就必须得到多数的宽容。这就要求多数要有同情心,有恻隐之心,能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实现自由,就是要唤起人们的这种精神。
28
人心不会熄灭,但它可能蒙上灰烬而不再燃烧。灰烬本来是燃烧的产物,但它反过来又抑制了燃烧。
拨开灰烬,你会重新看到燃烧的人心。
29
以前读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见他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等表现也冠以自由主义之名,甚觉荒唐。如今我却惊异地发现,果然有一批以自由派自居的知识分子,他们公开声称要在现实政治中“缺席”,对强权的压迫不置一词且心安理得,还要说那是基于自由主义的立场。
30
暴政苛政,与其说是坏人滥权,不如说是好人失职。
31
想想看,中共是经过了长达二十二年的残酷的暴力斗争才夺得政权的,在其间,该有多少失败,多少孤寂,多少怨恨,多少绝望,再有着那套光明其外、阴暗其中的意识形态的强词夺理,使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对抽象的人民大加称颂的同时,骨子里早就浸透了对具体的人民的极度蔑视。你怎么能指望它在掌权后还实行自由民主呢?
32
过去读历史,看到勾践卧薪尝胆,天天早上让别人提醒勿忘会稽之耻,觉得很奇怪,难道那样刻骨铭心的耻辱也是会忘记的么?现在我才知道,再大的耻辱也可能淡忘,再屈辱的生活也可能习惯。
33
良心是这样一种东西,除非你自己也去加把力扭曲它,否则任谁也不能将它扭曲。
34
在正常的社会里,不正常的人是不适应者。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人是不适应者。然而,一般人又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与社会相适应,于是,他们就会为了适应不正常的社会而把自己变得不正常。
35
自然害怕真空,精神也害怕真空。
在“个人的自大”横遭压制时,“集体的自大”照例会流行。
这就是“六四”后的中国,狭隘民族主义曼延的一个原因。
36
早期的共产党领导人讲话,讲的都是自己相信的事情。后来的共产党领导人讲话,自己已经不再相信,但还指望别人相信。现在的共产党领导人讲话,大概是连别人会相信这一点也不相信了。
37
你不能指望民主制下的党派之争永远是君子之争。其实,“君子动口不动手”这话反过来就说明,只要“动口不动手”,那已经就够君子的了。
38
党派政治的通病是,起初,他们是由于不同的观点而分成不同的派别;尔后,他们则是由于不同的派别而提出不同的观点。
39
反对派每每在赢得合法存在的同时,失去道义力量的光辉;就象你把夜明珠从暗处放到明处一样。
40
“铁板一块”与“一盘散沙”貌似相反,其实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它们是同一种个人存在状态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铁板一块”意味着个人被铸入整体,“一盘散沙”意味着个人与他人隔离。两者都意味着在个人之间缺少自由而公开的交往,两者都意味着使个人不成其为独立的完整的个人。

十 反论与悖论

1
哲人说,学习从无所谓太晚。所以我现在不着急。
2
希望,实现不了让人绝望,实现了又让人失望。
3
问一个医生,心里很踏实;问两个医生,你就糊涂了。
4
政治这台戏所以乱哄哄,因为它不需要入场卷,也不需要营业执照。
5
在政争中,主流派照例总是呼吁别人顾全大局。
6
其实,在政治上没有多数只有少数,只有不同的少数。赞成你的总是少数,不赞成你的总是多数;但他们也并非多数,因为他们彼此之间也互不赞成。
7
政教分离给予人们的宝贵启示是:
除非我们预先就把不能妥协之事排除于政治之外,否则我们不可能使政治总是能达成妥协。
8
“君子群而不党”,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团结而不一致”。
9
不爱中国人,怎叫爱中国?无论如何,我绝不承认那些敢于对自己国家的和平人民开枪镇压以及对这种行为不加反对的人们是爱国者。
10
经济学的经济,实际上只关乎手段不关乎目的。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理性地满足他们的未必理性的欲望。
11
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善于制作的人不善于推销,善于推销的人不善于制作;善于做事的人不善于做秀,善于做秀的人不善于做事。
12
记忆不是一本印好的书,无论什么时候去翻阅其内容都保持一样。记忆是一支万花筒,里面的材料虽然就那么不变的几样,但每次去看都能呈现出不同的图案。
13
幸福的人是最有同情心的,否则只不过是小人得志罢了。
14
在一个机构中,讲究资历无疑是糟糕的。
当然,不讲究资历就更糟糕。
15
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不断上升的,除了物价。
16
非基督徒不要礼拜,但要礼拜天。
17
菜是好吃的草,草是难吃的菜。
药是有益的毒,毒是有害的药。
18
“姑娘就是姑且住在娘家,
老婆就是老住在婆家”。
19
垮台是一种奢侈,因为你的有台可垮。
20
拜试管婴儿术之赐,如今,连不孕症都成了遗传病。
21
在纽约,谁看谁都是外国人。
22
纽约不是北京,不是巴黎。在纽约你找不出这样一个地点,你站在上面,它可以使你产生“纽约是我的”这种感觉。
23
你是否注意到,有特异功能的人总是在无聊的琐事上才肯露一手。
24
在中国,乘火车长途旅行免不了是要熬夜的。问题只在于,你是打算在硬座车厢熬一夜呢,还是为了买卧铺票而先在票房前熬一夜?
25
光说我们希望政治家多做事少做秀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总是对做事的人不加理睬而对做秀的人津津乐道的话。
26
为电视辩护的人说,看电视可以使人在漫不经心的状态下学到很多知识。
反对电视的人说,看电视会使人在学知识的时候也习惯于漫不经心。
27
健康者在生病时是唯物主义者, 因为唯有在这时他才会注意到自己的血肉之躯。
多病者在健康时是唯物主义者,因为唯有在这时他才会有强烈的食色之欲。
28
我讨厌“高干子弟”这个词,就象我当年讨厌“地富子弟”这个词一样。
使用任何普遍性名词都包含着危险,象“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因为它带有太强的“阶级分析法”的意味,它总是在暗示人们,那些具有相同身份的人具有相同的思想。可惜的是,出于言谈和行文的方便,我们还不得不运用这些名词。
但是,象“高干子弟”和“地富子弟”这类词,在严肃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讨论中却是绝对应该禁止的。毕竟,一个人成为工人,成为知识分子,成为干部,多少还是自己选择的接果,并且还有重新选择的可能。然而一个人成为“高干子弟”或“地富子弟”却是纯粹偶然的命中注定。使用这样的名词,只能是传播和助长偏见。一方面,它会使人们觉得这些人是一类人;另一方面,它又会使这些人自己觉得他们别成一类:而这两种情况都没有什么好效果。
29
都说室内最好的装饰莫过于书籍,但除非你不把书籍仅仅当作装饰。
30
一位奏折派经济学家宣称:经济学只问效益,不问道德。道德是道德学家之事,不是经济学家之事。
这使人想起一个外科医生的笑话。某兵士身中一箭,前来求治。这位外科医生拿出手锯,三下两下锯掉箭杆就算完事大吉。兵士说:“箭头还在里边呢。”外科医生答:“那不是我的事。那是内科医生的事。”
31
自由斗士,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自由而甘愿失去仅有的自由。
32
你可以选择朋友,但你没法选择敌人。
这便是敌人最为可恨之处。
33
共产主义事业的兴亡史告诉我们,看有多少人愿意为一桩事业而死还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人愿意为这一桩事业而生。
34
政治的艺术就是下棋的艺术。关键不在于你要说什么,做什么,而是先说什么,先做什么。
35
民运组织闹内斗,不少人批评说象中共。这可是对中共的极大诬蔑。
中共是天底下最不闹内斗的政治组织。它总是骄傲地向外人显示其内部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这倒不假,既然在那里永远是一个人说了算。
偶尔,它也会承认内部有斗争,不过那必定是在斗争胜利结束之后,因此外人决看不见其内斗的场面和过程;而且,毫无例外地,失败的一方总是被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所以内斗不是内斗而都成了外斗,所以中共从来不闹内斗。
如果有一天,中共也象今日民运组织一样公开内斗,任何一方都无法将对方打成“阶级敌人”,实行专政或半专政,因此争吵不休,乃至分裂改组。你难道不认为那是划时代的大进步吗?
36
西谚云:“更好是好的敌人。”人们常常是贪图“更好”而不重视已经到手的“好”,结果反而失去了“好”而得到了“坏”。中谚云:“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过了头就和没做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但相比之下,“不及”者尚可增补,“过”了很难倒退。因此,我们宁可失之“不及”而不要失之“过”。
37
其实,相轻者又岂只是文人?不过,运动员相轻,自有跑表软尺裁决;武人相轻,便会杀个你死我活;文人之间比高下,既没有客观的硬尺度,又不能主观地强加于人,所以只能互相批评贬损一番。此诚属不幸,但也是万幸。
38
庸人不是没野心,只不过没实现而已;伟人不是没挫败,只不过不甘心而已。因此,庸人或许不难体会到伟人为什么快乐,伟人却总是无法体会到庸人凭什么也能快乐。
39
设计一种良好的制度无非是以毒攻毒,利用小恶防止大恶;因此,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消除一切恶。据说,有一位异想天开的年轻人,找到爱因斯坦,说:“我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一切物质都能溶解掉。”爱因斯坦当即反问道:“那你用什么东西去装它呢?”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妄想设计出一种能够消除人性中一切恶的制度,我们就要反问他一句:你这个制度又利用什么东西去启动呢?
40
信念就是以确定的态度去对待不确定的事情。


附:

作者简介

胡平,一九四七年生于北京,七岁随母入川,六六年高中毕业,适逢文革,参加文革两年半,下乡插队五年,七三年底返回成都,又当了五年临时工,七八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主修西方哲学史,获哲学硕士学位,七九年投入“民主墙”运动,于民间刊物<沃土>上发表<论言论自由>长文,八零年参加自由竞选,被选为北京大学海淀区人民代表,毕业后两年未分工作,八三年分到北京出版社,八五年转至北京社会科学院,八七年一月赴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系攻读博士学位,八八年当选中国民主团结联盟主席(至九一年),先后在<中国之春>杂志和<北京之春>杂志主持笔政,现居纽约,任<北京之春>主编。

---------------------------------------
一面之词

胡 平


1

你总以为“生活在别处”,
于是,你到“别处”来生活。
当“别处”变成了“此处”,
你却发现,你在“此处”又变成了“别人”。

2

“你在美国住了十来年,习惯了吧?”
“还不习惯,不过,也习惯了。”
“什么?不习惯也习惯了?
哦,我懂了,你是说习惯了不习惯。”
“是的,我已经习惯不习惯了
我已经习惯了不习惯。”

3

离家才会想家,
别乡才会思乡,
和他人相处,你才会意识到自我,
到了外国生活,你才会体会到自己是中国人。
没移植过的树,不觉得自己有根。

4

鱼在沙滩上扑腾,
人们都知道是沙滩不对,不是鱼不对。
咸水鱼在淡水湖里扑腾,
人们不觉得是淡水湖不对,
人们祇怪鱼不对。

5

美国是无国者之国,
纽约是无家者之家。
美国是第一第二故乡,最佳次佳居住地。

6

纽约不是美国。
纽约就是美国。
纽约才是美国。
纽约最是美国。

7

关于日本,有两个小笑话,意味颇深长。
1,问:为什么美国经济如此发达?
答:美国得天独厚,资源丰富,焉有不发达之理?
又问:为什么日本经济如此发达?
答:日本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不发达行吗?
2、问:为什么中国人火气大,动不动就吵架?
答:中国人太多,大家狭路相逢,碰撞冲突在所难免,火气当然大。
又问:为什么日本人那么谦恭有礼?
答:日本人口密度太高,人们若不彬彬礼让,那还得了。
现今一些中国人爱讲国情,以国情为理由拒绝改革,以国情为理由为存在的毛病辩护。
在这方面,日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证。相同的条件未必引出相同的结果,面对同样的挑战
人们可能作出不同的应对。

8

华侨的中国性每每停格于他们去国的时代。

9

北京郊县的一个农民在本乡的商店买东西受了某位售货员的欺负,他会生这个售货员的气,
他会和家人、和邻里骂那个售货员:“张家老二实在不像话!”
可是,这个农民要是进城去王府井的商店买东西受了气,他就会骂一声“王府井的售货员实
在不像话”;
如果他是在深圳的一家商店买东西受了气,他就会骂“深圳人”如何如何;
如果他是在美国遇到类似的事呢?他要骂的就会是“美国人”了。
越是熟悉的,越是具体的,复杂的,多方面的;越是陌生的,越是抽象的,笼统的,简单化
的,片面的,
什么是偏见?偏见就是以偏概全之见。

10

成功是成功,
失败是差一点成功。
失败者的传记和成功者没有两样,
——祇除了最后一章。

11

人类原来也有发情期,
自从发明了衣服之后就开始退化了,
后来就消失了。

12

说服一万个人容易,说服一个人难。

13

标榜永远的反体制,其逻辑结果祇能是造成一个绝对体制,一个禁止一切反体制言行的体制。
共产主义从最彻底的反叛开始,到最完整的压制告终。

14

据我所知,不少人至今仍强调文革的所谓反官僚体制的积极意义,对毛泽东身为最高统治者
却又主张不断革命、造反有理总有些敬佩。这些人不知道,大独裁者都是不喜欢官僚体制的,
虽然他事实上又离不开官僚体制,正像大资本家不喜欢中间商、但又离不开中间商一样。一
个人不断地造反、反叛权威,其逻辑后果是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是让天下祇留下自己一个
人的权威,是走向最高程度的独裁。还能有别的结果吗?

15

不少人谈到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特点是对所谓底层民众的崇拜。这看上去像是民粹主义,其实
还够不上。六十年代的中国,谁最是底层民众呢?黑五类。毛思想的最荒谬之处在于,先是
以被压迫者的名义打倒原先的所谓压迫者,从而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大的压迫者,但
同时还要垄断着“被压迫者”的美称,另一方面,则是使别人成为最悲惨无助的被压迫者,
但同时还背着“压迫者”的罪名,以便进一步加强对别人的压迫,并把它叫做“反压迫”。

16

一切归于自由主义。用美国学者波科维兹(Peter Berkowitz)的话来说就是,“自由主义的
批评家们无非是自由主义的不肖子孙,他们放肆地揭发批判他们的父母,但实际上他们正是
在继续享用和挥霍父母留下的家产。”连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在自由主义的故乡英国写
成的,而不是在任何其他什么主义的国度里。既然你们承认你们并没有跳出自由主义的手板
心,那干嘛还冲着自由主义吐唾沫呢?

17

新闻自由并不能使新闻公正成为必然,但确使它成为可能。
否定新闻自由则必然使新闻公正成为不可能。

18

信主的人是幸运的,
幸运的人无须信主。

19

对犹太人,宗教是他们的历史。
对中国人,历史是我们的宗教。
对于缺少宗教的中国人,如果历史不再神圣,那么还有什么神圣?如果中国人的人生失去神
圣,那将是怎样的人生?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对历史心怀虔敬。

20

如果说对于我们中国人,历史是我们的宗教,那么,写作则是一种拯救。

21

与其说毛泽东爱穷人,
不如说毛泽东爱人穷。

22

统一未必就是善,分裂未必就是恶。事实上,没有人会主张统一至上。统一不可能至高无上。
在统一之上,必定还有更高的原则:统一,用什么原则统一?谁统一谁?如果你说统一至高
无上,用什么原则无关紧要,谁统一谁无关紧要,那么,你无非是主张成王败寇,主张谁强
大就站在谁一边;你无非是理直气壮地趋炎附势罢了。

23

如果人人都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那怎么还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分呢?有的祇是会算计和不会
算计的区分。就像边沁说的:“坏人就是数不清数的人。”

24

今日中国陷入严峻的多重危机。其中,最深刻的危机是精神的危机。
在很多方面,目前国人的精神状态甚至比毛泽东时代更令人忧虑。我并不是说邓小平时代、
江泽民时代国人精神受到的戕害比毛泽东时代还严重。问题在于,目前中国的精神状态乃是
多次沉沦累积的结果,犹如雪上加霜,更感寒气逼人。这好比一个地区接连遭到好几次地震,
后面的几次地震不一定比前面的更强烈,但无疑会使得该地区被破坏的程度更见恶化。本来,
在八十年代,中国曾经出现过令人鼓舞的精神复苏,但不幸被“六四”的血泊所淹没。五十
多年来,中国不但政治地震频繁不断,而且震动的方向还变化多端:有的地震是垂直方向的,
有的地震是水平方向的。有的建筑经得起上下折腾,却经不起左右晃动;有的建筑经得起左
右摇晃,却经不起上下震动;于是到头来没有几栋建筑还能完好无损,茫茫大地祇留下一片
废墟。

25

专制这种毒品是很容易上瘾的。专制有自我实现和自我证明的能力。专制的特点是敌视自由,
不相信自发,不相信自然,不相信诱导性政策也能解决问题。专制总是迷信暴力,迷信强制。
殊不知专制本身就会制造出大量问题,但是,除非这些问题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否则专
制政府就会置之不理;然而等到问题堆积如山,积重难返,专制又再度诉诸专制的手段实行
相反的政策,因为专制不把人当人看,做事不择手段,什么手段都敢用,所以专制看上去大
刀阔斧,立竿见影。至于这种专制手段又会引出哪些严重的隐患或副作用,专制政府就顾不
上了。于是整个社会就陷入专制的恶性循环:越专制就越专制,以至于到后来,很多人都以
为不专制就天下大乱,不专制就不行了(?!)。

26

所谓“稳定压倒一切”是一个陷阱。一旦你接受了这个口号,一切善恶是非就彻底颠倒了。
如果稳定就是至高无上的原则,那么,那些既得利益者,尤其是那些不受制约的权势者,由
于他们最维护既定秩序,因此就成了最坚定的稳定力量,最可靠的稳定因素,而那些被侮辱
被损害的群体和个人,由于现行制度剥夺了他们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以及投票权利,因此
他们为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言行都构成了对既定秩序的挑战,因此就成了危害稳定的力量或曰
不稳定因素。按照这套逻辑,权势者代表秩序代表稳定,没理也是有理,再错也是对的;反
之,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群体和个人,有理也是没理,再对也是错的。我们必须懂得,没有
自由、没有正义的稳定就是暴政。一切有良知的人,绝不能堕落到维护暴政的地步,而应为
自由与正义不懈地抗争。

27

什么叫“解决问题”?如果仅仅是着眼于“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人类社会中的
种种麻烦都仅仅当作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忘记”了你面对的是一个个的活生生的人,
那么你甚至可以说,专制肯定比民主更能“解决问题”。因为专制不把人当人看,专制可以
不择手段,专制没有道德底线,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专制看上去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随心所欲,立竿见影。例如人口问题。当今世界,人满为患,人口爆炸是一个严重问题,人
们绞尽脑汁,想出种种办法,但是其效果仍然未尽人意。为什么不干脆杀人呢?大规模的杀
人无疑能够减少人口数目(如果有计划、按比例地杀人,效果一定更好),对解决人口压力
问题无疑有立竿见影之效。如果针对残疾者和智障者开刀,还可以为社会卸下沉重的包袱,
可以保证人均产值立刻飚升。你一定会说:不,不,不能用杀人的办法解决人口压力问题。
那么,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杀人不能解决人口压力问题吗?显然,不是杀人不能解决问题,
而是不能用杀人来解决问题。

28

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表明,自由民主更有利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自由,
不祇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公共管理,更是为了保证个人尊严与生活最高目标的追求;它本身就
是最高的政治目的。民主不祇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民主是为了解决“如何解决问题”这
个问题。民主是用讨论代替监禁,用“数人头”代替“砍人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
—无论其性别、肤色、教育程度以及诸如此类——甘愿由于他的思想、观点、信仰而被监禁、
被虐待、被屠杀,没有人甘愿在自己的利益遭到损害时却被禁止公开呐喊,没有人甘愿接受
那种无法无天的绝对权力。这就是自由民主的伟大价值之所在,这就是自由民主的普遍意义
之所在。

29

共产专制是一套庞大而复杂的机器,可是要使这台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就必须要不断地实行
政治迫害,不断地实行暴力镇压。一旦停止了暴力镇压,这台庞大的机器就瘫痪了,停顿了,
就死掉了。共产专制从不吃素,它必须天天喝人血吃人肉才能活下去,一旦它不喝人血不吃
人肉了,它随即就渴死了饿死了。

30

对自由的渴望深深地植根于人心之中,它永远不会熄灭。自由民主好比不死的凤凰,它可以
失败一百次一千次,但每一次它都会浴火重生。相反,共产专制祇能输一次,它一旦倒下,
就再也爬不起来。◆

Tuesday, November 3, 2009

<我的祖国> 歌词 英文

我的祖国

My Motherland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This is a great river, waves on waves,
The wind spreads rice flower fragrance over both banks.
There lives my family at the riverside,
I get used to hearing those boatmen's songs,
And get used to watching those white boat sails.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This is my beautiful Motherland,
A place where I was born;
On this vast expanse of land,
Enchanting sceneries are here and there.

姑娘好像花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The Lasses have flower-like faces,
And the Lads have ocean-like minds.
In order to open up a new world,
They awaken the sleeping mountains,
And have the rivers take on new look.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This is my heroical Motherland,
A place where I grow up;
On this ancient land,
The power of youth is all around.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waters make a delightful place,
And every road is so smooth and so wide.
When our friends come, there are good wine for them,
When our enemies come, there are shotguns for them.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This is my powerful Motherland,
A place where I live my life,
On this warm land,
Everywhere is the sunshine of peace.
-------------------------------------------------------------------------
《我的祖国》------My Motherland




一条大河波浪宽A big river is wide and wavy

风吹稻花香两岸Wind is blowing fragrance of rice to its banks

我家就在岸上住My home is near its banks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I am used to enjoying the songs of sailors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and the white sails on ships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The girls are like the flowers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The boys are so generous

为了开辟新天地In order to make our land greater and greater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We wake up the sleeping mountains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and make the rivers turn greener and greener


这是美丽的祖国This is a beautiful country

是我生长的地方and it is where I was born and I am growing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On the vast land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There is always bright sunshine everywhere


好山好水好地方Great hills, great waters, and great place

条条大路都宽畅Every road is wide and nice

朋友来了有好酒If friends come, there is fine wine

若是那豺狼来了If enemies come

迎接它的有猎枪there will be guns to welcome


这是英雄的祖国This is heroic motherland

是我生长的地方and it is where I was born and I am growing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On this ancient land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There is always the strength of youth everywhere


这是强大的祖国This is a great and powerful country

是我生长的地方and it is where I was born and I am growing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On this warm land

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There is always brilliant sunlight sh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