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4, 2009
Sunday, June 21, 2009
湖北石首警民冲突或数万人上街
*厨师死因可疑引抗议*
石首市在湖北省南部,过去两天发生在这里的警民冲突事件目前已经以警方将死亡厨师涂远高的尸体送往殡仪馆火化和抗议群众被驱散而告一段落。
24岁的死亡厨师涂远高被发现从酒店跳楼坠地死亡,对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说他了解酒店老板、同时也是当地政府领导参与贩毒于是被杀,警方则认为他是自杀,从而引发大批群众声援死者家属要求保存尸体调查真相。
在互联网上流传的有关画面上可以看到有大批群众向前来驱散群众的武警投掷石块等物,武警则用盾牌保护,在退后过程中有多辆警车消防车被推翻砸毁。
*当局称事件已平息*
记者打电话给石首市公安局,工作人员说事件已经处理完毕。他说:“今天早上已经处理完了,(市面)平静下来了。起因可能是老百姓对公安部门的一些事情有些不满,跟着一起起哄。没有流血事件。一些老百姓以酒店这个事件为由头起哄闹事。现在已经平息,处理完了。”
而另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死亡可疑的酒店厨师的尸体已经被运往殡仪馆,具体情况还要调查。
*市民称市面平静*
记者采访到几位自称没有参与冲突的石首市民,看看对这次事件有什么看法。
一位刚回到石首的当地居民形容市面已经平静下来:“就是现在城市里面安不安静是吧?还可以,还可以。武警都已经退了,回来就没看到武警。”
在事发酒店附近的另一家酒店工作的人就这么说:“不是很近,也不是很远,整个石首也不大。怎么说呢,这个事情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一 位姓周的先生表示,石首平常是个平静的城市,虽然感到一些意外,但他并不觉得这件事很特别。在他看来,去围观的群众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他说:“现在都是 小道消息,去围观的大都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都不知道具体情况,都在等。再等两天公安就应该说话了。我反正没去看。鱼米之乡当然是平静的,不单是我们石 首,在中国其他地方或者在国外其他地方,这个事也不需要搞的这么大。 ”周先生更愿意等待官方调查事件后向公众公布结果。
和石首这起厨师死因可疑引发警民冲突的事件类似的是,去年的6月21日,贵州瓮安女学生李树芬死因可疑,家属在质疑警方死因结果后保存尸体,引发当地的警民冲突。
关键词:中国,湖北,石首,警民冲突
一件平常事情为啥会闹如此大
在法制国家,任何这类事件都应该是首先报告警察,法医在第一时间, 第一到达现场。在法定的现场勘探后尸体送往指定点保存。 杜绝让家属,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破坏现场。
2, 政府有相关的程序启动定性调查,家属知情和质询程序。在西方国家决不会有家属有机会在第一现场聚集的机会。因一旦接到报案,警察在现场就设置警戒线,除有权合法进入现场的人员外,任何无关人侵入现场收集证据,或者侵入警戒线内者都是违法的。
3, 家属有任何质疑,均可聘请合法的调查人员, 如执照律师或侦探进行协助,同时对官方的调查进行补遗或查证。任何非法聚众都可能追究责任,无论是何方神圣。
4, 任何现场见证者, 围观者都有法律责任协助调查, 因此均有可能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法律程序中。任何可能的知情者如不协助录口供,提供不实口供者均有法律责任。公民的责任不仅有看热闹,宣泄情绪, 更有提供法律协助的责任。这也就是为啥西方国家人士看到任何现场都逃之不及的原由,因为任何围观可能会把你作为现场目击者而拖入法律程序。中国人数千年来 喜欢感热闹,无原则瞎起哄的孽根仍保存得相当完好。但面对法律质询时却推卸完全不知情,甚至胡口卵说,而追究不了责任。记得冲秦
政府和老百姓应该反思
同时可以看到几个或者十几个年轻人非常疯狂,而武警非常克制,对那些扔石头的暴民绝对要抓,这在任何一个法制的国家都是不能容忍的。不能以反贪官为借口行无政府主义,为那些社会渣滓张目,小心有人浑水摸鱼。
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喜欢起哄,凑热闹?小道消息一大堆,听了就信?
为什么政府官员失去了公信力?
中国到底是怎么了?政府和老百姓应该反思。
重拾“为人民服务”
只有建立真正的“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体系, 才能彻底根除“为官不清,为富不仁;为官欺民,为富欺贫”这个社会毒瘤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必须重拾“为人民服务”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祝愿我的祖国繁荣富强和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
Wednesday, June 3, 2009
六四广场上的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ZZ
激进学生害了赵紫阳,这种结论其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同样的逻辑,已经在类似事件中屡屡上演。具体说,赵紫阳就像苏东剧变中的戈尔巴乔夫,他本来只想利 用民主派(对赵而言是广场群众)的力量,真正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重新安排政治架构。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却养肥了一批叶利钦——广场学生领袖。最近,就赵紫 阳出新书一事,操作者鲍彤之子对媒体有个讲话,讲话颇见功力,于细微之处见真功夫。他说,八九之所以酿成惨剧,乃是赵李权争的结果。注意,他说的是赵李权 争,而不是邓赵权争——赵李权争,意味着是李在要权,主动性责任在李;邓赵权争,则是赵要权,主动性责任在赵。
广场学生领袖们的目的,与赵紫阳是不一样的。就像前苏的叶利钦一样,他们要的是推翻整个政权,重起炉灶,自己成为“开国元勋”,赵紫阳也只是他们暂时“ 统战”联合的对象而已。如果运动能够顺利进行,并且最终由学生领袖主导,赵本人可能也会被归入“掀翻”之列,就像后来叶利钦“逼退”戈尔巴乔夫一样。实际 上,八九运动前期,赵本人就在声讨名单上,只是后来有人传出“赵支持学生”的内幕,赵的公开态度也证明了这一点,才让尚处于弱势的学生感受到某种最稀缺的 支持,态度为之一变。但是,这种暂时的态度变化,并不能弥合根本性的目标分歧,只不过当时的情势还没有给这种分歧以适于表现的机会而已——戈尔巴乔夫曾给 予前苏联的民主派包括叶利钦本人多大的支持和帮助呵,还不是照样被掀翻了?一旦相对于共同对手的胜负已定,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八九广场上的“戈尔巴 乔夫”与“叶利钦”就可能势不两立。
正因为只是暂时的相互利用,而不是学生领袖们受宠若惊奉赵为主,所以学生领袖对赵的处境毫不顾忌,在赵身边人传话要学生退一步时,毫不让步,让赵陷入一 种豁出去后却一拳打在空洞处的尴尬境地。赵的判断失误在于:他以为与他有所联系,被学生们口口声声尊为“老师”的知识精英能够掌握学生(应该是这些眼高手 低的精英们的自视过高乃至自吹自擂,给了赵或鲍彤这种印象),拳头打出去后就收不回来了。不妨设想事态的另一种进程:如果在赵“亚行讲话”后学生们应声而 退,赵的威望将达到何等高度?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气候下,赵将成为1976年中的邓小平,而邓则沦为华国锋。赵的想法本来成功的机会并不小,因为广场上任何 有理性的人都不会不知道,此时此刻应作何抉择。赵当时没有弄明白的只是,群众运动并不必然遵循理性。所以他能够影响理性的知识精英,却影响不了非理性的学 生领袖。而恰恰只有后者,才能左右运动的方向——这样的“经验教训”,相信赵后来也已经心中有数,只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在回忆录中公开承认而已。
毫无疑问,八九运动在刚开始时是单纯的,目的就是悼耀邦、反腐败、促民主,希望中国进步得快一些,这完全符合热血青年的主观期待以及当时的内外大小气 候。但是,随着运动非同寻常的展开,一些出乎参与者本身意料的情况出现了:没想到政府的反应这么软、这么慢,没想到支持、响应运动的人这么多、这么热烈, 没想到媒体竟然可以开放报道,没想到运动在全球造成这么大影响......短短时间内,原来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的青涩学子,突然之间成了全世界聚焦 的中心,一些人的内心,不可避免地私欲膨胀。种种迹象表明,当运动进入高潮时,包括一些学生领袖及其他精英,就开始操心“开国大典”的事了。这也是原来亦 步亦趋的运动学生,不再听由知识精英“老师”摆布的原因——胜利似乎触手可及,事情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梁山好汉们要考虑排座次的问题了。
就像历史上无数次群众运动所演绎的那样:在绝大多数参与者还一如初衷、热血沸腾时,挤上前台的那一小撮人已经开始拨弄自己的小算盘。于是,学生领袖内部 的权力斗争开始了,学生领袖与其他运动精英之间的政治博弈也开始了。许多人惯于以运动的初衷及大多数参与者的心理状态来否定运动后来具有的“推翻政权”企 图,但是,初衷不等于始终,大多数人也掩盖不了一小撮。而恰恰是这一小撮,有着翻云覆雨、左右运动的能力。邓小平后来在解释镇压行动时说:这是政权的问题 ——这个定性,在运动的最后时刻并没有错。运动的目的并不全在于政权,但确实涉及到政权。正像吾尔开希所说的,少数人裹挟了数以万计的人,长时间占据广场 不退。其所引起的示范效应以及可能的后续反应,足以令这个政权感到威胁。为了政权,他们不惜流血。
虽然不伦不类,但是在可选择性上,确实还可以作一类比:当邓贵大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步步进逼时,除了顺从强暴,邓玉娇剩下的惟一选择只有拔刀自卫——邓 是为了自己的贞节与尊严在别无选择下动刀,执政党是为了自己的政权而动武。如果判邓玉娇有罪,执政党又如何解释自己在20年前的行为呢?
在运动的最后时刻,以知识精英为主体的联席会议曾作出决议,要学生撤出广场。但柴玲、李录等学生领袖始应而终背,理由是“学生运动不能受外人左右”,亦 即运动的领导权、主导权问题,这也涉及到运动胜利后的分饼问题——为了自己的席位,不惜让追随者流血,这是柴玲当年亲口吐露的心态,也是今天她极力想封杀 相关影片的原因。不难看到,两方都是为了政权,一方拥有国家机器,另一方却“绑架”了百万学生与民众。
作出撤离决议的联席会议精英,也未必没有“染指开国元勋”之心,只不过他们更加理性,懂得在当时的力量对比下,坚持不退的必然后果就是遭到武力镇压。学 生领袖们也未必见不及此,只不过他们还年轻,欲望多于理性,在欲望与理性之间徘徊,最终作出不理性的选择。而且,他们必须面对更多的欲望与理性的选择:在 群情激昂乃至悲情笼罩下,只有比别人激进,才能维持领袖地位——稍有理性的王丹、吾尔开希,尽管名气够大,也因不够激进也被淘汰出局了。在这种逆向选择的 前车之鉴下,不想被台下虎视眈眈的后来者掀下台的“领袖们”,其实已是别无选择,除非他们愿意放下心中的欲念。
八九事件的最终结局,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悲剧。整个中国社会,也被绑在这个十字架上长达20年之久。由于相关各方立场、利益的天差地别,直到今天,伤疤 仍远未到可以揭开之时。困境重重的今日中国,承受不起这种沉重的“折腾”,暂时“遗忘”或许还是此时此刻的“次优选择”。
多生多育光荣 俄国鼓励大家庭
这是莫斯科为鼓励公民多生育、缓解人口下降政策的一部分。
人口大幅度下跌是莫斯科政府和俄罗斯民族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
俄国现在的总人口数量刚刚超过一亿四千万,但一些人口统计学家说,到2050年,俄国人口将比现在减少三分之一。
这一人口严重下降现状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急剧下降。
这是因为普遍的酗酒,以及对前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失业和混乱等状况的担忧。
再加上像爱滋病毒HIV和肺结核等疾病的传播,也加剧了俄国男性的早逝。
在俄国的一些地方,男性平均寿命已经降低到19世纪末的水平。
与此同时,近年来的生育率下降也使得这个巨大的、却又人口稀少的国家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所以鼓励公民多生孩子是解决办法之一。现在政府给那些生有一个以上孩子的家庭经济奖励,向生育六个以上孩子的父母颁发英雄勋章。
解决人口不足的另一个办法是从前苏联的边缘国家移民。
但是许多俄国人对此怀有很深的敌意,他们普遍担心伊斯兰对俄罗斯的越来越大的影响,也担心与某些移民族群有关的有组织犯罪。
攻击外国国家元首罪:鞋袭布什伊拉克记者判刑3年(图)
记者将鞋朝布什扔了过去。(来源:人民网)
新华网巴格达3月12日电(记者付一鸣 高山)伊拉克中央刑事法院12日判处曾向美国前总统布什扔鞋抗议的伊拉克记者蒙塔兹·扎伊迪有期徒刑3年。
扎伊迪在法庭上没有认罪。当主审法官鲁巴伊问:“你是无罪的吗?”扎伊迪立即回应道:“是的阁下,(扔鞋)是我的本能反应,任何一个伊拉克人都会这么做的。” 扎伊迪的25人辩护律师团的律师代表萨阿迪说:“扎伊迪的行为仅仅是试图表达对杀害他同胞行为的反抗。”干扰温家宝演讲者被判无罪
中新社剑桥六月二日电(记者魏群) 经过第三次开庭两天的审理,曾在二月二日干扰中国总理温家宝剑桥大学演讲的马丁-杨克,今天下午被剑桥地方法院宣判无罪。
法官在最后的宣判词中陈明三点。其一,马丁有袭击演讲者的意图;其二,马丁的行为所造成的恐慌骚扰效果,不足以构成犯罪;其三,宣判结果不代表法庭可以宽恕马丁的行为,警告马丁今后不能再有类似的行为。
继昨天的审理后,今天法庭继续进行控辩双方的举证。昨日没有开口的马丁,今天接受了法官和控方的质询。他在回答中坚称自己无罪,但前言后语矛盾重重。
今天控辩双方所争执的焦点在于,一是马丁的行为是否超出言论自由的界限,构成暴力行为;二是马丁的行为是否引起周围人的恐慌和害怕;三是马丁的行为是否有预谋。
在回答控方其行为是否有预谋的问题时,马丁一方面说自己事前有模仿伊拉克人向布什扔鞋子的想法,又说自己最终采取这一行为是现场决定的。在回答法官关于他是否意识到其行为会有多大可能袭击到演讲者时,他开始说会有“一点可能”,随后又改口说“没有可能”。
法庭宣判后,作为控方的检察官在回答记者是否将上诉的问题时说,他们不准备继续上诉。这意味着目前的结果为终审判决。